首页 > 频道栏目 > 美食•健康 > 正文


感恩之“花”别样红?
——解码濮阳放心餐饮之瑞丰园

作者:郑迎军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21 11:23:44

1月9日晚,瑞丰园大宴天下南大厅灯火辉煌,歌声飞扬,一场以感恩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瑞丰园全体员工和家属济济一堂,大家以各种方式走上舞台,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17岁的瑞丰园庆生。

晚会上,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濮阳会员活动中心向瑞丰园赠送了写有《学会感恩》、《弘扬感恩文化 打造示范基地》两块书法匾额。

当晚,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向瑞丰园发来贺电,祝贺晚会成功举行,盛赞瑞丰园作为濮阳首批感恩文化示范单位为弘场感恩文化做出的贡献,希望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感恩文化示范的标兵。

瑞丰园何以饱含如此浓厚的感恩情怀?在濮阳餐饮界,瑞丰园这朵感恩之“花”,凭什么日久弥新,香飘四方?它长红的密码是什么?它枝繁叶茂的奥妙在哪里?

解码一:不奸才能种好“花”

作为瑞丰园创始人之一的刘本刚,开始对经商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在他的传统思想里,“无商不奸”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1979年,刘本刚走进了人生的大熔炉——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的日子里,艰苦的训练不仅锻炼了他一身强健的筋骨,更难能可贵的是熔铸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正直的品格。每每提起这些经历,他常为自己能有幸走进部队而自豪。同时,也对部队充满了感恩。

脱掉军装之后,刘本刚尝试了多个行业。他不断地在思考:“难道不奸就不能经商吗?”军人出身的他,一贯追求的是堂堂正正做人,想凭自己的一双手,学门技艺,勤劳致富,改变人生。

他要以行动挑战“无商不奸”的世俗观念。1991年,那时濮阳刚建市不久,刘本刚看到人们在外吃饭很不方便,便有了从事餐饮的念头。一个偶然机会,在做厨师的一个远门表哥影响下,刘本刚贷款2万元,在濮阳市建设路与振兴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开了自己的第一个饭店——京玉餐厅。当时,社会上“流行”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但刘本刚却对爱人说:“如果生意赔了,咱也决不能当‘老赖’,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还清银行贷款,不行咱俩重新开始摆地摊儿。”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言:做一个不奸的商人。

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饭馆开起来后,刘本刚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饭馆的卫生好起来。他说:“顾客到我这里吃饭,是对我的信任,我要感恩顾客。如果弄得脏乎乎的,那就是对顾客不负责任。”因为干净卫生价格合理,小饭馆整的红红火火,天天顾客盈门。当时,路对面一家饭店的老板带着员工来探底,一看店面和后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赞叹不已。

开店后的第一个春节,刘本刚一家四口是在店里度过的。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到了店门口:以和诚招天下客, 精工巧进仁义财。

时光到了1997年,刘本刚和他的老顾客张俊喜“牵手”,承包了开州路上的锦华宾馆。

当时,社会上流行吃饭让服务员陪酒的“时尚”。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兄弟意见出奇的一致:不干这个,要改变这种陋习,打造一方净土,做一个“丈夫在这儿吃饭让妻子放心、妻子在这儿吃饭让丈夫放心、所有人在这儿吃饭让家人放心”的“三心”宾馆。

转眼间,又过了5个年头。2001年12月10日,刘本刚、张俊喜正式创办瑞丰园,他们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他们坚守的感恩社会、诚信经营的理念却一直没有变。

有一次,一位顾客在瑞丰园给孩子办婚宴,他的一位朋友在上午8点多送了一箱酒过来,被服务员一忙忘记转给主家。后来,那位顾客来领酒,服务员说当时人多记不清了。刘本刚知道后,当即安排酒店尽力查找。两天后有员工发现了这箱酒,酒店赶紧给客人打电话,赔礼道歉,并把酒给顾客送到了家。

“不能做对不起人的事!”这是刘本刚、张俊喜的口头禅。

解码二:啥都没有百姓大

刘本刚常说:“人家跑到咱门里头掏钱给咱,咱起码要给人家一个健康放心的东西。餐饮人要坚守两条线:一条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高压线,一条是道德底线。做食品行业一定要有职业操守,食为大。我们倡导的是‘你大我大吃饭最大,天大地大百姓最大’,百姓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1.jpg

正是基于对百姓的感恩,刘本刚和张俊喜于2011年自创了一个品牌餐饮店——百姓大食堂。瑞丰园的感恩文化也由此诞生,其灵魂就是三个字“百姓大”。

鉴于西式快餐与中式快餐的某些弊端,百姓大食堂一改奢靡豪华之风,针对服务的对象是大众群体,策划出百姓喜欢的系列菜肴:黑面馒头大烩菜,家常烩炖炒,十块八块能吃饱。不到3年,全城红遍。在别的餐饮店门可罗雀的情况下,7个百姓大食堂却是每天车水马龙,生意红火。一时间要求加盟的人纷纷登门拜访,却被一一婉言谢绝。

“同样的菜我们量大、价格合理,而每道菜的成本却比同行业高10%。”刘本刚告诉记者:“我和张总小时候都挨过饿,所以总想着让大家少花钱能吃饱。我们开饭店的目的就是方便百姓、感恩百姓,不仅要向顾客提供丰厚的菜品,让大家吃好、吃饱,还要吃得卫生、放心、健康。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只要老实做人、勤恳做事、真诚待客,让商家、客人和员工都得实惠,必然瑞气盈门,事业兴旺发达。”

2013年11月、2014年4月,国家专利局先后批准了濮阳瑞丰园关于“百姓大”及其LOGO商标的专利申请。

得到通知,刘本刚、张俊喜激动地说:“百姓大食堂百姓为大!20多年前,我们抱着‘老百姓想吃啥咱做啥,老百姓想咋吃咱咋做,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健康’这样一个感恩理念开饭店,得到老百姓的捧场我们才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回国家批准了专利,我们更要为老百姓办好瑞丰园,时刻不忘‘百姓大’!”

解码三:大门头上有“密诀”

瑞丰园事业兴旺,走过了17年的创业、发展之路,不少朋友爱向刘本刚、张俊喜两位老总打听瑞丰园发展的秘诀。两位老总总是说:“要说有秘诀,大家都能看得见,就在大门上!”

写在大门上还能叫秘诀?不少人当作玩笑话,也有人端详起瑞丰园那座普普通通的大门,想从风水的角度找到秘诀。

其实,两位老总说的秘诀,就是大门头上朝着院子的那四个由著名书法家郭瑞生先生题写的斗大的字:“惠丰祥瑞”,意在惠民、和瑞。

原来,瑞丰园的院子里,有一座看上去不大协调的房子,门额题字:“石磨坊”。两旁是由当地著名诗人许清林撰联、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书写的: “三味归真勿笑草棚瓦舍,五谷清香还需青石研磨”,它形象真实地诉说着瑞丰园多年坚持的回归本源,健康、绿色的理念。院内,与“石磨坊”相伴的,还有一座香油坊。多年来,瑞丰园自己用的黑面自己磨,自己用的香油自己榨,饭店使用的油都是非转基因的知名品牌……

做餐饮的这些年,刘本刚、张俊喜深知一些不法商贩经常在食材上做文章坑蒙顾客。比如:胀发的东西,像鸡爪、海参、鱿鱼之类,普遍存在使用工业化工原料像火碱、双氧水、色素等来增加颜色、口感,但对身体危害极大。所以,刘本刚和张俊喜对所有的食材原料都亲自把关。多年来,他俩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不定时地到后厨检查菜的质量。

从开店之初,他们就实行食材采买、入库、出库三检三认可制度,还把消毒柜放到餐厅,让顾客看着碗筷消毒。2002年,后厨、加工车间均按透明模式设置,并向顾客开放后厨。刘本刚、张俊喜还立下几项规矩:

“四不进”:不进小厂小作坊加工的食材,只与质量过硬、信誉度高的大厂家、大品牌合作。“中粮集团”、“正大食品”、“双汇肉品”、“沙土地牌非转基因大豆油”、“五得利面粉”、“五常稻花香大米”等,都是多年稳定的合作伙伴;不进味精、鸡精、色素等化学调味品;不进市场发好的干货,自己发干货杜绝一切化学制剂;不进市场加工的肉馅。

“三不准”:不准厨房人员穿胶鞋(穿了胶鞋就不注意厨房地面卫生了),不准和无资质或证件不全的供应商打交道,不准购买伪劣食材。

2.jpg

在菜品制作方面,瑞丰园一直坚持传统烹调工艺,还原百姓味道。虽然餐饮国标并没有禁止使用味精、鸡精,但瑞丰园16年前已经全面杜绝,靠的是大厨们过硬的传统烹调技艺,一把大料、一锅高汤,照样做出美味佳肴。

刘本刚说:“味精适量食用没有问题,但是一旦超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就会影响人身健康甚至产生致癌物。现实中这两种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为安全起见,我们干脆不用,而是采用传统烹饪工艺,用大料和高汤来调制美味菜品,凡是有安全隐患的食材也一概不用。”

菜品见证人品,良心赢得放心。在瑞丰园和百姓大食堂,顾客一眼就能看到墙上的“告别鸡精味精 还原百姓味道”等标语。刘本刚说:“我们要做放心餐饮的领航者,我们把这些口号喊出来还挂到墙上,需要勇气。这既是承诺又是担当,也是一种自信。企业无论发展到哪一步,经营理念不能变,感恩的心不能丢。谁不坚持,谁就是罪人。”

如今,瑞丰园石磨黑面、自榨小磨香油不但成了内部加工的特色品牌,也成为不少人外出馈赠的首选礼品,许多人就是冲着这些特色品牌前来就餐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瑞丰园的老“粉儿”濮阳县总工会的董社旗感慨地说:“多年来,我和我的朋友聚餐时常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这么几个好:一是环境好,餐厅整洁卫生,让人清爽;二是服务好,服务员态度和蔼、细致周到,经常提醒顾客适量点菜,不要忘记随身携带的东西、小孩吃饭别让烫着等,让人很温暖。每次预约定餐,服务员都耐心倾听,详细介绍餐厅位置,还提醒把日期记准。安排婚宴中还提出建议,看人数能合并就合并,千万不要浪费了;三是菜品好,符合中原人口味儿,还不加色素,在大厅就能看到厨房的操作情况,吃得安全放心。”

对此,刘本刚意味深长地说:“干餐饮20多年,如果说顺风顺水,那是因为我们记住了‘惠丰祥瑞’这个秘诀。如果大家说吃瑞丰园的饭放心,我就知足了,我们的付出就没有白费!”

解码四:常怀感恩济天下

“只做放心餐饮和健康美食,决不愧对社会、顾客和员工!”这些铿锵有力的承诺,来自瑞丰园的责任和担当,也来自刘本刚、张俊喜常怀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做事先做人,这是刘本刚、张俊喜一贯坚持的原则。他们说:“感恩是原动力,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好。”

让我们撷取几幅这些年瑞丰园感恩社会的画面,感受一下这些实实在在的温暖:

3.jpg

4.jpg

——2002年,瑞丰园在濮阳市作为第一家企业而且是民营企业,创立了独家资助的“春蕾班”,承担了范县黄河滩区38名女童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全部费用,还利用假日租车把“春蕾班”的孩子们拉到市里,组织她们参观、游览,和市四实小学生结对。如今,“春蕾班”的学生都已长大成人,仍然念念不忘瑞丰园的救助之情;

12.jpg

——2003年,下岗职工问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瑞丰园率先响应政府号召,公开招聘100多名“4050”下岗女职工,出资安排培训,分配到瑞丰园的各个岗位,“瑞丰园服务大嫂”这道特殊的风景由此诞生。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公司还予以特别救济。这些职工十分珍惜工作机会,爱岗敬业,以热情、成熟的服务方式,很快成为瑞丰园的一个品牌。十多年来,瑞丰园累计安排、培训的下岗职工超过1000人,其中一些人还自己创业成功;

5.jpg

6.jpg

——热心慈善,每逢“慈善一日捐”、“抗震救灾”等公益活动,瑞丰园都组织全员捐款。有一位爱心人士资助了四川彝族的一个贫困孩子多年,想去看望孩子却因缺少路费不能成行。公司得知后,出资让爱心人士实现了见到资助对象的心愿。另外,员工们还经常自发到福利院探望病残孤儿;

10.jpg

——2013年以来,瑞丰园配合市总工会,在自己的各个门店都设立了“户外劳动者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11.jpg

——2015年以来,瑞丰园又加入了“爱心助考”行动。每年高考期间出动10多辆爱心助考车接送考生,并在考点设立“爱心服务站”;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瑞丰园所做的慈善和公益日渐增多,社会上不断投来钦佩的目光。对此,张俊喜的看法简单而朴实:“做慈善或者公益,就是做好人好事呗。我们活在社会上,一定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我可以拍着胸口说,到现在,我们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员工,更无愧于顾客。我们将一直坚持下去……”刘本刚坦诚依旧。

社会有爱来自每个人的自觉,也来自爱的引领。一次,刘本刚在园外园看见3个孩子在非常节水地洗手。当时匆匆而过,但是这3个孩子的举动却让他记在心里,总觉得当时应该为这3个孩子做点什么。后来又有一次,他又在园外园发现一个小姑娘在非常节水地洗手,就对这孩子的父母说:“好的行为就应该从孩子抓起,你们做父母的教育的好啊!为了表示心意,这顿饭我请了,也让我尽一下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在瑞丰园,员工们常常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又一个“家”。一大批老员工风风雨雨跟随近20年不离不弃,为什么?一路走来18年的厨师长李松伟说:“我从学徒开始,到现在的厨师长岗位,是瑞丰园培养了我,我也融入了瑞丰园。这么多年来,两位老总的诚实、守信和做商不奸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加上瑞丰园这么多年来做良心餐饮、放心餐饮的理念,让我看到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企业,这是一个能做长远的企业,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因此,尽管不断有其它餐饮门店想高薪挖我走,我也从来没有动过心。现在我爱人也在这里上班,我已把这里看成了我的家。”

做洗碗工的肖爱民入职15年,如今已56岁了。她心存感恩地说:“在失业迷茫之际,是瑞丰园给了我工作。这儿不仅管吃管住,而且条件都很好,还有月休、年休、工龄奖、全勤奖,法定节假日上班享受双倍工资,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春节都有员工福利。更重要的是,这里从不拖欠员工工资。每到年关,企业都会对因种种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员工伸出援手,确保员工都能过个好年。”

7.jpg

瑞丰园感恩员工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上,体现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上,体现在高标准的生活和住宿上,更体现在对员工的人生规划上。

拿职工餐来说,每天中午不重样,每人保证两菜一汤,确保有荤菜,大大提升了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刘本刚常说:“这些员工都是处于社会最基层的人,他一出这个门就可能到了失业的边缘。如果一旦他们有了什么事儿,谁是他们的靠山?谁是他们的主心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2016年,公司员工刘彦鹏因本人、女儿、父亲多人大病,加上车祸,遭遇一系列的不幸,是公司一次次的帮扶和发起的公司捐款、社会捐款,才使得刘彦鹏一家走出困境,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帮助员工做好人生规划是瑞丰园的必修课。刘本刚、张俊喜每年都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对员工实行了“工分制九星激励机制”,让员工通过工分制描绘自己的成长轨迹。员工从入职开始就进行“工分积累”,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工作表现都折算成工分,每月汇总后积累起来,达到几星获得几星奖励。星级越高奖励越大,每年召开四次“工分制九星激励颁奖大会”。通过工分,体现出员工在公司的价值,让员工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公司的成长和进步。

另外,瑞丰园还在员工中大力倡导感恩文化,让员工懂感恩、行孝道。

2013年,瑞丰园组织全体管理层前往清丰县清丰亭“孝子祠”,聆听大孝子“张清丰”的孝道事迹。

8.jpg

年终总结表彰会上,他们选出典型孝子,在舞台上再现给父母洗脚的场面,十分感人。舞台上的洗脚,增进了亲情,化解了平时的矛盾和隔阂,使家庭更加和谐。可以说,感恩文化在瑞丰园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和传承。

刘本刚说:“通过普及感恩文化,激发出了员工真、善、美的内在潜质。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自身得到了提升。他们把顾客当亲人,为顾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9.jpg

随着感恩种子的广泛播撒,瑞丰园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一张张炫丽的名片就是最好的诠释:

——2003年11月,瑞丰园获得“河南省百佳慈善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瑞丰园先后荣获“中国餐饮名店”、“河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河南省文明诚信企业”、“河南省重点餐饮企业”等多项荣誉;

——省市先后授予瑞丰园“慈善模范单位”;

——市政府、市社保机构多次表彰瑞丰园,选拔刘本刚担任两届市政协委员,2014年又任市政协常委;

——2018年10月,瑞丰园获得首批“感恩文化示范单位”;

——2018年12月,刘本刚、张俊喜上榜濮阳纪念改革开放40年大型图片展。

面对这些荣誉,刘本刚、张俊喜却谦逊地说:“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托改革开放和老百姓的福成就的事业,回报社会为老百姓做点事是应该的。”

作为育“花”使者,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濮阳会员活动中心主任李爱民动情地说:“这么好的企业,是用一颗颗感恩的心凝聚在一起的,非一日之功啊!”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正是由于瑞丰园长期与善同行,才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影响力。目前,瑞丰园已经成为一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知名企业,拥有婚庆宴会厅、园外园餐厅、大宴天下餐厅、格林豪泰酒店、汉庭酒店及七家“百姓大食堂”直营店。同时,还承担了多家医院、学校的配餐任务,以及市里重大配餐任务和接待任务。例如,是唯一一家承接豫商大会凉菜配餐任务的餐饮企业,在连续三届张氏恳亲大会上被指定为唯一一家餐饮接待单位。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瑞丰园,这朵沐浴着改革开放阳光的放心餐饮之“花”,正以鲜红的笑脸,面向未来。





责任编辑:贾晨影

[!---page.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