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陈宝珍:不当干部当农民,这么大的事你都依了丈夫?
她朗声说:他的主意,我起初不知道,后来知道了有啥办法!
一旁有人说:你们家是老李说了算吧。
她边朝厨房走边笑道:今天晚上吃啥饭,还是我说了算!
1962年夏天,由李文祥带队,十五六个精简支农的人踏上茫茫旅途。当时福建海防局势紧张,大小火车站都不售票,但还是照顾他们上了部队家属车厢。到山东济南时,李文祥夫妇下了车,然后经聊城回河南范县。
归心似箭的李文祥,凭介绍信在聊城汽车站买了回范县的车票。这时两位范县老乡诉苦,说等几天了买不到车票回家。以李文祥的性情,二话不说就把车票让给了素不相识的乡亲。可当他自己坐上汽车时,风雨交加,车至莘县走不通了,夫妇俩在车上又冷又饿坐了一夜。从莘县到范县只好步行,背扛行李跋涉18里路,在白衣阁村头第一个遇到了麻五哥。
全村老少见李文祥夫妇突然带着家当回来,惊喜地围上前,问他们走不走了?他说不走了。
此时他离家已21年。出去当兵杳无音信,父亲曾以为大儿子已死在外面。刚解放不久,忽然敲锣打鼓吹喇叭,区武装部把他的立功喜报送上家门,家里从此享受军属待遇。父亲给他去信,他才知道了家里的情况。转业后他探过一次家,这一次却是彻底回乡扎根了。
生产队给了3分自留地、30斤麦子,日子从头开始。
李文祥十分明白,所有的国家干部待遇,瞬间已经全部失去,今后指望种田吃饭了。
下 篇
李文祥的人生分为两半——前面15年的从军和转业,如一阵鼓乐的“急急风”;后面50年的回乡务农,如一段音乐的“慢板”。
前一半雄壮火爆,奇异卓著,高潮迭起;后一半平凡淡泊,沉潜缓慢,波澜不惊。前后如同峰谷,前半有多高,后半就有多深;前半有多奇崛,后半就有多沉寂……然而,静难于动,忍难于纵,更加难能可贵是后一半,更显高风亮节是后一半,更见功夫是后一半,更打动人是后一半。人生在强烈反差中达到完整、平衡、高尚、伟大,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也是英雄。
一把尺子 衡量境界的高低
问我们:你活得满足吗?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下乡支农可有许多去向,李文祥唯一选择了河南老家。他明明知道老家很穷。
责任编辑:丁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