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各类专家服务团先后组织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现场指导695次,举办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00期,各类义诊670次,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手术(项目)2561例,服务困难群众20万余人次,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一个个生动实践的典型,在龙都大地上扬起了一面面引领脱贫致富的旗帜,正确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了苦熬不如苦干的观念,弘扬了勤劳致富光荣的正能量。
抓住根本 产业造血强筋骨
盛夏满眼绿,樱桃别样红。连日来,台前县打渔陈镇千亩樱桃产业扶贫基地热闹非凡,晶莹剔透的大红樱桃挂满枝头,数百名农民忙着采摘,欢声笑语不断。
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打渔陈镇又处于黄河滩区,生产生活条件尤其落后。然而,红彤彤的大樱桃让老百姓的日子红火起来。在台前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镇规划建设了樱桃种植产业扶贫基地,从山东引进的优质大红樱桃品种去年起相继挂果,产品远销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大型超市,亩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近年来,我市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强化产业支撑,注重政策和资金扶持,实施“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农业保险扶贫“五大工程”,努力探索企业带动提供用工岗位、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组织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公益服务岗位、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发展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项目等8个增收渠道。
为借力大产业推动大扶贫,我市着力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大项目和大企业的辐射带动,实现“兴一产业,致富千家”的目的。
在濮阳县梨园乡汇源集团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只见一座座巨型自动喷灌机伸出300多米长的“手臂”,滋润着茁壮生长的牧草;一声吆喝,羊群便如白色波浪一般向前推移。
“以前,我们滩区农民靠天吃饭。如今,政府帮我们脱贫致富,引来这么有实力的企业,滩区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附近村民聂守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汇源集团百万只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项目,是濮阳市引进的重点扶贫项目,投资总规模22亿元,将推动和实现滩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再造,为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截至目前,濮阳县依托汇源集团百万只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带动51个村65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今年预计羊舍规模将扩大到28栋,可带动40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样,近年来,清丰县通过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使食用菌基地大规模进驻农村,不仅改变了农民依靠自身耕地发展的生产格局,还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年8月,在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该村村民史培振利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食用菌龙头企业做了股民,企业每个月分红500元。“单是入股企业这一项,我每年的保底收益是6000元。如果经营得好,年底公司还能再次分红1000元。”史培振高兴地说。
据统计,2017年,清丰县共投资9500万元,新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7300多座,目前已种植食用菌1.5万亩,辐射带动1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多方参与、惠及全县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在大项目顶天立地的同时,为最大限度地链接贫困户,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我市还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村制宜,通过送企业下村、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乡村能人创业、改造提升原有就业点等举措,积极探索扶贫车间扶贫新模式。
6月26日,在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七八十名妇女正在毛绒玩具生产线上有序地工作,缝纫机的嗒嗒声响成一片。
“俺家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再苦也没法去外地打工,心里真是干着急。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自从村里建成了这个基地,俺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不仅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能挣六七十块钱,政府的这个政策俺举双手赞成。”该村村民韩玉霞乐滋滋地说。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