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村情千差万别,阻碍发展的问题也各有差异,帮扶单位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瞄准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一村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帮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帮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为实现党建促扶贫常态化和制度化,我市还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将每月5日定为“党员主题扶贫日”,由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帮扶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亮身份、抓识别、寻路子、找项目,联系爱心人士、联系专家人才,解难题、搞服务,营造出党员干部帮、群众主动干的浓厚氛围,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此过程中,坚守在全市各个扶贫村的扶贫党员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付出了诸多艰辛和努力,同时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中得到了历练。
王保超是濮阳县体育局的一名干部,去年5月被派驻濮阳县五星乡葛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就让他感受颇深。他说:“刚被派驻到村里时,因为没有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经历,我的想法很简单:上面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把上级部署的工作干好,不被通报、不给单位抹黑,自己的这个第一书记就算合格了。等到村干部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接触村里的贫困户,并对他们每个家庭的情况详细了解之后,我感受到,群众真穷,群众真苦,群众真需要帮助,从内心体会到扶贫工作是何等重要和不容易,更让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万名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将脱贫攻坚扛在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身怀“金刚钻”的各类专家也不甘落后。为充分发挥人才支撑引领作用,为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自2016年起,我市选派千名优秀专家人才组建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三类服务团,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技术推广、培训指导、惠民服务等活动,认真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切实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们就是靠着专家服务团的大力扶持,一步步发展壮大,还带动了27户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路。”6月26日,位于濮阳县子岸镇中子岸村的雨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雷称赞道。
多年来,中子岸村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村民大多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只能守着几亩薄田打转转,生活十分拮据。全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后,头脑灵活的王志雷在专家服务团的鼓励和引导下,决定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加上专家服务团在技术方面的精心指导,王志雷种植的食用菌当年大获丰收,挣了个盆满钵满。看到王志雷依靠食用菌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包括27户贫困户在内的不少村民相继加入了食用菌种植行列。随着中子岸村食用菌种植规模日益扩大,濮阳县农牧局专门派出一名专家蹲点做技术服务。村民感激地表示,有了农业科技专家的蹲点指导,脱贫致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全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开始以来,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一次次走村串户,开展了一场场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了技术培训与精准扶贫的完美对接。同时,为了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充分发挥智力、技术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技术扶贫,才能让贫困户练就一身“自我造血”的真本领。与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类似,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通过智力扶持、技术扶持、项目扶持等途径,提高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针对没有劳动技能或有一定劳动技能但没有实现就业的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整合“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常态化实施文化知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等项目,着力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同时,针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还实施精准培训,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岗就业创业的订单式培训。
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困难群众负担,让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尽快脱贫,凡在全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中筛查出的贫困群众,患有特定疾病的,实行院内就诊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手术,让广大贫困群众尽量不患病、患病尽早治、治病不跑远、治病少花钱。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