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沿黄各乡镇的扶贫就业点安置了大批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濮阳市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提出,通过对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逐级考核,层层压实责任,最后把任务具体分解到人。
在此基础上,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规划纲要落到实处,我市各级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绘制指挥组织构架图、精准脱贫任务图,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实行挂图作战,“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切实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同时,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督导组、“一创双优”督导组、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开展联合督导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地有声。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市聚指成拳、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扶贫大格局逐步形成,合力攻坚的成效逐步显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前所未有的坚强意志,向贫困宣战。
党建引领 万名党员入村来
6月26日,走进濮阳县梨园乡殷庄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别致美观的新建住房、平整通畅的环村水泥路……4年间,一个黄河滩区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局驻殷庄村第一书记张存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年前,殷庄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穷二白,但村里荷塘众多,草被丰富。张存亮第一着棋就是将干涸荷塘变废为宝,利用它们种植绿化树苗,并与绿化树苗公司签订协议,定点入村收购,所得利润与村民分红。绿化树苗种植风险低、收益稳,张存亮的这一着棋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
贫困户邓朝修是张存亮驻村后的帮扶对象,也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62岁的邓朝修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他身患股骨头坏死,儿媳患有肾病,每月3000多元的医药费让他负债累累。得知邓朝修家的情况后,张存亮积极帮助邓朝修的儿媳争取到国家五级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帮其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后来,张存亮发现邓朝修养过羊,加上殷庄村草被丰富,就鼓励邓朝修养羊。如今,邓朝修已养了十几只羊,待到秋季出栏,收入七八千元不成问题。“要不是张书记鼓励我养羊,我们家就没法过了。”谈到张存亮,邓朝修满是感激。
在这期间,经多方协调,张存亮成功为殷庄村生态养羊项目争取到省扶贫办扶贫资金30万元,扶持养羊农户113户。
这只是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扎根农村,扶真贫、真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努力构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帮扶基层、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从市、县(区)直单位选派了1000多名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做到了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严格落实四项基础制度,切实履行好党建责任,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厘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凝心聚力谋发展。
然而,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仅靠驻村第一书记“单打独斗”的力量尚显单薄。为此,我市又以“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为载体,组织万名党员干部入村包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各级党组织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分包贫困户,签订军令状,“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联”即单位联村、党员联户,“四推”即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推进精准识别、推进精准帮扶、推进精准脱贫,“六覆盖”即单位联村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帮扶全覆盖、精准脱贫全覆盖,勾勒出一幅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鏖战脱贫攻坚的美好画卷。
责任如山,号角催阵,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投身脱贫攻坚行动之中。“把‘办公桌’搬到群众中去,把‘论文’写到田间地头”,成为新时代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最响亮的口号。
精准扶贫先要找“真贫”。帮扶党员干部、第一书记挨家挨户找、挨家挨户查,实行看房、看粮、看劳动能力强不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工作法,把贫困户真正识别出来,把非贫困户识别出去,做到不漏一人、不落一户。摸清底子之后,再对贫困户分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做到精确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