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的不止韩玉霞一人。在范县濮城镇后毕庄村扶贫车间,贫困户张凤云正在自己的工位上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一块块服装面料从针线下穿梭而过。“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干老本行,这真得感谢政府在村里建的这个扶贫车间。”张凤云说,年轻时她就做针线活,后来还曾去江浙一带的服装厂打过工,“现在,俺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出去打工赚钱了。这不,前段时间看到扶贫车间在招工,我立即报了名。现在,俺一个月平均能挣2800多元呢,一点都不比出门打工赚得少。”
“扶贫车间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激活农村产业,有利于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走上经济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了我市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在扶持政策上,我市明确提出自2016年至2019年,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支持产业扶贫工程。对直接到乡、村新建精准扶贫就业点的投资主体,每建一处,市财政给予10万元的建点补助。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按照标准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的奖励。
在选址上,我市坚持贫困村优先,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进行改造提升,节约资源,着重引导同县主导产业吻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以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
如今,扶贫车间已成为我市的新名片,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台前县、范县建设扶贫车间的模式,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经验。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市各县区还立足资源禀赋,挖掘资源优势,坚持“县级主导,乡镇主抓,企业主营,贫困户参与”的做法,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以南乐县为例,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特色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入手,大力实施“一乡一村一品一产业”工程,着力探索“公司+种植养殖+贫困户”扶贫机制,促使广大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该县新建标准化瓜菜、食用菌大棚292座,新增黄梨、雪桃经济林面积1.83万亩,带动贫困户1749户,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上;依托禾丰、德信等龙头企业发展肉鸡养殖,带动贫困户1100多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智慧扶贫与电商扶贫结合,专门筹建濮阳农产品特色展馆、智慧扶贫特色展区,邀请京东、苏宁等10多家电商企业调研对接,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寻找脱贫致富路子,提高贫困群众收入。
由于没有技术,2016年4月之前,濮阳县郎中乡司马集村村民冷广世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只能在建筑工地或工厂干一些体力活,一年到头也落不了多少钱,致富、小康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以农民为目标客户的村镇O2O电商平台乐村淘给了他脱贫致富的希望。“乐村淘和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对俺进行了电子商务培训,还协助俺开了店,这不小店开张2年多了,每天都有不少乡亲来找我下单。”冷广世说,选择在乐村淘商城购物的村民越来越多,仅此一项就让他每月增收1000多元。又干起贩卖水果、蔬菜“副业”的他,现在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以前在外打工的水平。
多点发力 携手共进奔小康
6月25日,我省今年高考成绩及录取分数线正式公布。一时间,几多欢喜几多愁。可是,连日来,濮阳县的王杰超一家既欢喜不已又愁眉不展。“喜的是孩子今年考了590多分,能走一个不错的‘一本’。可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孩子的母亲常年因病卧床不起,高昂的大学学费让我很是头疼。”王杰超表示。
然而,在当地教育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的提醒让王杰超欣喜不已。“朋友对我说,像我这种情况的贫困户,可以尝试申请秋季助学基金,实在不行还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会有办法解决孩子的学费的。”王杰超说。
教育事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思路,强化教育保障,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的全覆盖,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