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李文祥专题 > 外媒报道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英雄不老——记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英雄老人李文祥

作者:  文章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24 16:49:14   
4月升任副排长,9月出席了28军第四届英模大会。19535月任排长。同年秋天,在福州上了28军为几百名排以上军官办的文化速成小学,但随着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战报传来,又提前毕业驰返部队。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文祥仍在盼着打仗。为了轻装上阵,他仅留下身上要穿的,把皮鞋和旧军衣全寄回了河南老家。他天天盯着海峡对岸,随时等待一声令下,就把红旗最后插上台湾岛!

  功臣

  走进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李文祥的家,院子里迎面是“光荣之家”影壁,堂屋里迎面是“战斗功臣 英雄本色”匾额。

  面前这位瘦弱的老农,就是那个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的英雄?!

  他的小布包里,又衬上了女儿的一方花手绢。里面淮海、渡江、福州战役的奖状和纪念章都颁发于1949年,当时还正在打仗,一路上是怎么携带的?老人指指上衣胸前的内兜:放在心口。

  李文祥也许生来注定要当兵。他1925年农历端午出生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一户贫苦农家,属牛。5岁时母亲气病而亡,他离开父亲和弟妹,投靠殷庄姥姥家。为了混口饭吃,他在兵荒马乱之中辗转奔突。14岁报名参加八路军,年龄太小部队不收。16岁卖身当兵,入国民党石友三部当勤杂兵,在范县大堤上与日本鬼子打仗失败溃逃时,遇到八路军留下当兵。直到1947年正式参军加入华野10纵,他才真正明白革命道理,骁勇善战的潜质也得以施展。

  他唯一的英雄气短之处,是从小失学文盲。这个缺陷到和平年代越来越明显。虽拿到了速成小学毕业证书,但还没完全脱盲,他对这个“软肋”的敏感和清醒,影响着一生命运的走向。

  1955年的一天,上级来电话要提拔他当指导员,他急得拍桌子嚷嚷:“老首长,我从小的情况您不知道?指导员必须会讲课,我没文化,要是讲错词儿了呢?丢人不丢人?麻烦不麻烦?讲军事错了还可以改,讲政治错了可不得了。”老首长说,那就提拔你当副连长吧。副连长比指导员低一级,他却嘿嘿笑道:“这还差不多!”

  19565月,他荣获19451950年解放奖章。几个月后,部队挑出几百人组成转业大队,李文祥也在其中。当时驻扎莆田洞湖小学的十几名转业兵,拍了一张“全体老战友离军赴地临别留念”合影。之前房东女教师想把二女儿许配李文祥,他没同意:还要打台湾呢,一旦牺牲撇下人家咋办?

责任编辑: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