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搬出滩区幸福长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25 10:43:57   

这样的经历,台前县马楼镇尚岭村35岁的村民孙纪东提起来就心痛。孙纪东告诉记者,就地理位置而言,尚岭村是距离黄河最近的村子之一,一些村民的庭院就建在河堤边,出门就能看见浑浊的黄河水。“与黄河做邻居,水灾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别看我年龄不大,我人生的前10年,经常跟洪水打‘遭遇战’。当然,每次都是被它打败,落荒而逃。”孙纪东略带戏谑地说。

虽说对普通洪灾已经司空见惯,但1999年那场大洪灾让孙纪东至今心有余悸。“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村里的大喇叭忽然广播说上游决口了,让大家做好防洪准备。果然,傍晚时分,几米高的浪头在村西头翻卷着往前冲,树倒了、墙塌了,就连村里经历过多次洪灾的老人都吓坏了。”孙纪东说。一时间,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变成了一片汪洋。“地势低洼处的刺猬、老鼠、蛇倾巢出动,时不时地在院子里冒出来,吓得孩子哇哇直哭。其实,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当时我们最害怕的是半夜听见‘哐当’声,因为这表示辛辛苦苦积攒多年建起来的房子被水冲塌了。”

窝棚过节、缺衣少食、投亲靠友甚至骨肉分离,成为我市许多滩区居民一辈子难以磨灭的苦难记忆。更多的滩区居民,祖祖辈辈与“滩区八难”为伴——灌溉难、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

说起“滩区八难”中最难的,还数有个安稳的家。为抵御洪水,我市广大滩区居民选择垫台建房,期望以高度拼得过洪水。他们取土垫高一座五六米甚至更高的房台,所需费用相当于建一栋新房,花钱多不说,使用周期还很短。许多人家陷入“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债”的死循环,为建房花尽了积蓄、耗光了心血。

值得庆幸的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我市黄河滩区出现大洪水概率减少。然而,受伊洛河、沁河和小浪底下泄流量共同影响,中小洪水出现概率仍然较大,加之我市黄河滩区面积大、人口多、地势低洼,大面积漫滩现象仍会出现,“洪水漫滩—家园重建—再漫滩”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此外,长期以来,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市黄河滩区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数据显示,我市黄河滩区面积443平方公里,涉及范县、台前县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濮阳县1个省级贫困县的21个乡镇503个村44万人。近年来,尽管我市黄河滩区扶贫开发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基础差、底子薄,目前我市黄河滩区仍有162个贫困村7.8万贫困人口。这一地区已成为我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地区。

搬离滩区、另谋发展,成为我市广大滩区居民最大的期盼。

ddf6f920-8ff4-4eea-bcfe-b1478039c807.jpg

千安社区全景。

庄严的承诺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事关黄河安澜,事关广大滩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从历史纵轴看,自远古时期大舜开始,中华民族几千年治河历程艰苦卓绝而又硕果累累,“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债”的局面亟待扭转;从时代横轴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清晰而笃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蹄疾步稳,黄河滩区已成为脱贫攻坚这一大棋局重点考量的棋子。

对此,省委、省政府把黄河滩区居民脱贫致富列为全省扶贫攻坚的重点,提出“实施滩区居民迁建,解决滩区群众防洪安全,促进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可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实现治河和惠民的有机结合”。2013年,结合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在多次深入黄河滩区调研的基础上,我省编制完成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总体方案》,计划利用5至10年时间,通过先试点再规模推进的方式,对受洪水威胁较大的黄河滩区几十万居民进行搬迁安置。

2015年初,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批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市委、市政府全力争取,范县张庄乡、陈庄镇被纳入试点。其中:张庄乡涉及王英庄、双庙朱、李菜园、前房庄、后房庄、蒲笠崮堆6个村1295户4707人;陈庄镇涉及邢庙、东宋楼2个村742户2277人。

2016年3月,《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二批试点实施方案》获批复,我市濮阳县习城乡、徐镇镇、梨园乡9个村2224户7776人和台前县吴坝镇、孙口镇2个村585户2050人被纳入其中。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