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77岁的李修德老人从自家的两层独院出来,直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爷,低压85、高压120,保持得不错!记住,只要您不喝酒、不生气,血压一准不会有大问题。”医护人员为李修德量完血压后笑嘻嘻地说。“还真是,迁过来心就安了,连血压都不高了。”李修德同样乐呵呵地说。
李修德是范县张庄乡李菜园村村民,他对记者说:“大堤内的村都怕被淹,建房只能把宅基地垒得高高的。垫台挖土,花钱多不说,庄稼地好几年才能养回来。这地刚养回来了,小孩儿也大了,又该建房了。”然而,滩区居民迁建让他看到了改变这一循环的希望。
千安社区建有“4+1”的多层楼房,也有两层联排独院。搬迁前村里让填报户型的时候,李修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80平方米的两层独院。“真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小楼,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梦。”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每人2.84万元购房补贴,每户最多1.5万元老宅拆迁补助,再加上复垦土地流转后的收入,购房没花自己一分钱。
中午11时30分,王思雨的母亲苑小华摘下口罩、手套,停下手头的木门打磨活计,骑上电动车从千安社区附近的范县木业产业园赶回社区做午饭。在河北打工时得到搬家的消息,苑小华就下定决心返乡:“现在每月工资能拿5000多元,虽比在外面少一些,但花得也少,离家还近。”
范县木业产业园有14家木材加工企业,大部分从京津冀转移而来,千安社区有不少人在那里打工。看得出,苑小华对当下的状态很满足:“原来一年只能跟孩子聚两三次,电话里她哭我也哭。现在在家门口打工,能好好照顾孩子了。”
忙碌了一天,夜幕下的社区广场成了千安社区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打闹着,中年人一边健身一边闲聊,而老年人组成的广场舞队伍最为抢眼。
踏着欢快的舞步,李修德老人忍不住炫耀起他新编的三句半:“千安社区好风光,农民各个喜洋洋,夸夸滩区新生活,真强!”
这就是我省首批建成投用的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范县张庄乡千安社区里的“迁安”一日,也是我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实施后,广大滩区居民搬来幸福新生活、迁出美好新希望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记者发现,无论是完成搬迁的安置区,还是在建的安置区,都承载着滩区居民实现搬出滩区、过上好日子的安居梦,是居民眼里的香饽饽。
“整村搬迁一步进县城,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瞅瞅眼前这一栋栋高楼,才知道咱滩区老百姓世世代代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站在新开工的安置区前,在黄河滩区生活了70多年的濮阳县清水河乡铁庙村村民李孟福高兴地说。
同样,在濮阳县习城安置区,习城乡连庄村村民连百强也深有感触地说:“洁白的墙面,亮堂的地板,水电门窗一应俱全。我都78岁了,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这一切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
随着我市将滩区居民迁建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特色产业、特色种植已在各安置区遍地开花,广大滩区居民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多层住宅,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务工挣钱。
“政府一年提供4000元藕种补助,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植莲藕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如今,每亩莲藕年收入5000多元,是传统种植业的5倍。”据范县陈庄镇莲藕种植带头人张磊介绍,该镇不久前被授予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正在拉长莲藕经济产业链,引进莲藕、泥鳅深加工企业,滩区居民既可在合作社挖藕采莲,还能进厂打工,就近实现稳定就业,“真是挪出穷窝天地宽啊!”
目前,我市各迁建县、乡镇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范县张庄安置区着眼于木材深加工项目、现代木业集聚中心的发展定位,打造木业小镇;范县辛庄安置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台前县吴坝安置区以油桃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打造桃李小镇;濮阳县县城安置区以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濮阳县文化资源潜力,打造具有鲜明中原地域特色和濮阳历史文化氛围的大型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复合型小镇——濮水小镇……
变化的不仅有百姓生活,随着我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广袤的滩区也将跨入新天地。按照规划,大规模滩区迁建完成后,我市广袤的滩区将按照滩内种草、滩外养牛、城郊加工、集群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沿黄奶业发展,积极发展花卉种植、肉牛养殖、水产养殖等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同时,结合黄河沿线生态、人文资源,我市计划大力发展沿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让滩区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