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官位,能对无数人产生强烈诱惑,李文祥却是一个“绝缘体”,即使穿过诱惑的鹅毛大雪也能雪不沾身。究其根源,还是来自战火中的启蒙。他说过,当年谁在战场上提拔,谁就意味着牺牲得更早更快,因为当兵责任小,当官责任大,当干部的肯定是迎着死亡冲锋在前。淮海战役中,李文祥一个月连升两级,先提副班长,又提班长,那是因为他敢拼敢死。那时接到提拔任命,不会弹冠相庆,只会义无反顾慷慨赴死。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认为党员干部始终都应如此,摩顶放踵地牺牲,毫无保留地奉献,不斤斤于个人利益,忠诚于党的事业。而事业就是使命,就是责任,心随责走,责随职走,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注重落实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的生活待遇政策。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革命并入党的李文祥来说,脱离农村贫困生活的机会来了。
1979年,他当农民17年后,原单位福建省建设厅突然来了两位同志,告知组织上决定恢复他的干部身份,请他回福建工作。原来一同返乡支农的人都要回原单位了。李文祥很感动:“这么多年了,没想到组织上还惦记我。”来人看他家境寒伧,说城市比农村好,催促他收拾家当启程。他反而冷静下来:“困难是暂时的,日子慢慢会好的。我在农村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再说我是生产队长,村里群众也需要我。要是大家都去富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了?”
1984年7月,县民政局按他原工资额的40%每月发退职救济费26.48元。1985年福建原单位又来人外调,确定从10月起每季度给他寄发退职补助费。他拿着收据找到县民政部门,说不能两头拿钱让国家吃亏,不再享受救济费。2005年,福建原单位倒闭的消息传来,停发补助费。2006年1月起,县民政局每月给他发老复员军人补助费300余元。
女儿金英那次惹恼父亲,大概就是第一次领老复员军人补助费。春节前夕接到通知,金英去乡民政所领了几百元钱。往常过年割七八斤肉,这次喜盈盈地赶集割了十来斤肉,谁知回家父亲一问缘由,就嗷嗷地吵起来,吵得一个年都没过好。
拒绝,无数次地拒绝,李文祥从来不做加法只做减法,虽然他绝对有资格享受尊荣,虽然他完全有权利享受优厚。
责任编辑:丁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