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书记眼睛一亮:“叶飞,10兵团的!你是10兵团的战斗模范!”
老人自言自语:战斗模范不咋多的。
卢书记深深点头:对呀,战斗模范很难得的。
还有一段最重要的文字,用钢笔写在这张奖状的背面,很容易被人忽略——“立功事迹:一、济南、淮海、平潭战役中一贯机动灵活英勇顽强,共立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二、进军福建时不怕难苦,帮助同志们劳动,一贯带头起模范作用。三、在备战练兵中能够教育同志,进行思想互助,自己对军事演习特别积极,带头苦练,对再战金门决心很大。”
一个人立一次功已不容易,难的是如此屡屡立功,立大功,立新功。
布包里还有一对少尉肩章,红布领章只剩下了一片。
一沓陈旧的小本本,有《兵役证》、《中国人民解放军速成小学毕业证书》、《复员军人证明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兵役证》、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作证》、《党费证》、《工会证》、《退职职工救济证》……
卢书记最后小心地翻开了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954年5月上海第23次印刷的版本。
卢书记捧着它笑道:好好保存啊。
他把小布包重新系好,激动地说:“这一包东西,了不得!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啊!李文祥老人是打过仗的,立过战功的。后来参与地方建设,当国家有困难时,又回到农村。心态比较好,心比较平,境界比较高。这就是我讲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很平凡,很平静,很平常。他只有讲到当爆破手的时候,容光焕发。”
他深情而敬重地望着老人:“革命战争年代你们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你们又这样安贫乐道不求索取,这就是革命传统,这就是革命精神。全社会都应该向你们这些老英雄学习,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好这些老同志。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您表示慰问,向您学习!”
……
就这样,从一个最沉寂的角落里,从一片最底层的泥土中,省委书记无意之中发掘出了无价之宝,一个传奇由此揭秘,一段佳话由此传扬。
而整个“剧情”的关节点,是李文祥老人突然拿出那个小布包。
记者在网上反复点开河南电视台的那段新闻片,捕捉当时老人的表情和心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