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市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创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3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94个、生态文明示范企业50个、生态文明示范校园361个,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引领了社会生态文明新风尚。
义务植树 共建绿色家园
“我们是一家三口,请问能报名参加吗?”“我和朋友们想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请问该在哪里报名?”……每年2至4月份,市林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上几十个这样的电话。
随着创森宣传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群众将义务植树作为支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直接行动,迸发出持久而热烈的参与激情。为城市添绿、为创森添彩已成为我市的一种时尚。
我市还通过各种形式呼吁广大群众踊跃投身于城市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当中,并将83处上规模的义务植树基地向全社会开放,出台了《濮阳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对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数量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市绿化委员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办等部门积极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把义务植树活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联合下发了《关于2018年市直单位义务植树活动的安排意见》,安排150余个市直单位到扶贫帮扶村开展植树活动,助力乡村绿化美化。此外,市、县(区)文明办还把植绿护绿、义务绿化活动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
据统计,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达1000万人次,植树 2500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 打造了150余处义务植树纪念林基地,义务植树基地数量和面积分别超出相关规划的110处和1000余公顷。
市树市花 打造绿色名片
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对展示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及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市都十分重视市树市花评选。1997年,濮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审议,决定命名国槐为市树,月季为市花。
为加强市树市花推广和应用,市林业局对国槐栽培及推广进行了深入研究。市绿化委员会还专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市树市花宣传及推广工作的通知》,在推荐种植的《濮阳乡土树种名录》中,将国槐、月季作为重点推荐树种,大力推广种植。
如今,在我市市城区,一棵棵国槐枝繁叶茂、浓荫蔽日,一株株月季争奇斗艳、沁人心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市树市花不仅成为广大市民记得住乡愁的独特标记,还成为展示我市城市形象的独特文化名片。”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古树保护 留住绿色记忆
“这棵老槐树是老祖爷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搬来时栽的,已有640多岁了。与这棵树同岁的还有北关玉皇阁古槐、小集古槐,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移民槐’”。在我市古树保护志愿者张女士眼中,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看着自己长大的一位老人。
古树名木是绿色文物和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先人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我市濒临黄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古树资源留存极少。据统计,我市共有100年以上的古树91株。
为保护好古树名木,近年来,我市出台了《濮阳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还通过建档树牌、明确管护责任等措施,对古树名木进行定期管理养护。如今,91株古树历尽沧桑、老而不衰,冠大荫浓、蔚为壮观,让市民在大树下闲谈纳凉享受徐徐清风的同时,也能直接地感受到唯有爱绿植绿护绿,才能使后人共享绿色福祉。
绿色是生态之基,文化是生态之魂。如今,生态文明的理念,已浸润到每个濮阳人的血脉,扎根于每位龙都市民心中,外化为建设绿色家园的自觉行动,一幅树木蓊郁、鸟雀啼鸣、鲜花满园的生态文明锦绣画卷正在龙都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孙相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