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用生态文化筑牢绿色之基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五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12 07:35:59   

“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新鲜得很。每天早上我都要在这里走上几圈,一整天心里都很敞亮。看起来,以后还真得多种树、多植绿。这不仅是咱们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福泽后代的‘绿色宝藏’。”9月10日清晨,在市城区颐和公园散步的市民刘松说。

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人在林中走、疑是画中行……这种和谐美好的画卷唤起了广大群众对绿色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推动着人们积极投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工作中,共圆绿色生态梦。

在创森过程中,我市通过建立一批内容丰富、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宣传平台,组织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各级各类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着力传播生态文化内涵,提升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不断增强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的文明意识,让绿色理念走入全市人民心中,实现了市民享绿和心中播绿的双丰收。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广大群众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7.93%、98.05%。

创森,在不断刷新这座城市颜值的同时,更以其无限生机与蓬勃张力凝聚起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大共识,绿色之基也在如火如荼的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中越植越厚、越筑越牢。

多维宣传  厚植绿色理念

在市城区各条主干道两侧,由一幅幅图文并茂、印有森林城市创建知识和口号的宣传画构成的宣传长廊,不时吸引着市民驻足观看,成为市城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我市加强创森宣传的一个典型场景。

群众既是创森的受益者,又是创森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植绿意识,形成创森的强大合力,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多维度、全方位、无缝隙开展创森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使创森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开设创森宣传专栏、刊发专题文章、实时推送信息等形式,从创森的基本知识、目标要求、创建标准、建设理念、重大意义等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市创森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布创森稿件和信息3000余篇次,引导全市人民树立“共建绿色文明家园,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理念,增强了群众参与创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市在市、县城区出入口、重要道路交通沿线及重要景观设置了大型宣传牌155块;在全市的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小区、过街天桥、建筑外墙等张贴创森宣传标语、宣传画等5万余份,做到重要公共场所全覆盖;编发各类创森简报1500余期,发放《创森宣传手册》等创森资料20余万份,在全市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创森的良好工作氛围。

此外,为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我市通过组织运动会、诗歌会、桃花节、摄影大赛、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创森,为创森接了地气、聚了人气、赢了名气、收了财气,营造了人人关心创森、人人参与创森的良好氛围。

全民科普  播撒绿色希望

“现在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里都有科普树牌,真是太方便了,孩子用手机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就能学习很多知识,他们认识的花草树木比我们还多呢!”带着孩子正在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市民吴慧娟开心地说。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认识森林、爱上绿色,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积极创新形式,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生态文化活动,使生态文明不断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在龙都大地播下了一片片绿色希望。

我市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学校等为依托,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13个、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21个,并因地制宜设置了生态文化长廊、宣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拓展培训基地等。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各基地广泛与学校、共青团及社会团体开展共建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踏青、夏令营、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的第二课堂、生态文化研学之家。

与此同时,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对全市所有公园绿地、广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植物说明标识牌进行了添置、更新,数量达10万块,内容涉及200余种常见树种和230种野生植物,走进森林、绿地就像进入一个天然的科普大课堂。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