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信用主体在不良信息保存和披露期限内,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后,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并经规定程序获准撤销失信行为记录或缩短失信行为记录期限,重建信用的过程。信用修复申请人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在对失信主体进行一系列严厉惩戒的基础上,信用修复相当于开通了一个‘知错能改’的通道,使失信主体获得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正是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赵玉鑫)
【民生|关注】
>>我市三县出台政策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
------------
8月13日,记者自市残联获悉,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先后出台新政策,助力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濮阳县相继出台了《中共濮阳县委 濮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共濮阳县委 濮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濮阳县残疾人登记帮扶集中活动方案》等,其中明确规定:将建档立卡一、二级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县政府设立残疾人创业基金,每年列支100万元用于残疾人精准培训;并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范围,由原来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扩大到全部贫困残疾人家庭。
▲南乐县日前下发了《南乐县贫困残疾人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面扩大至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不少于1440元。据统计,该县仅因“两项补贴”扩面受益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就有2656人。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实施“扶残助学”工程,对残疾人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对残疾人专科生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对残疾人本科生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
▲范县制订出台了《范县人民政府关于建档立卡贫困重度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人居家邻里照护和集中照料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重度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人居家邻里照护为主、集中照料服务为补充的新模式,较好地破解了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政策衔接不到位等难题。(记者 段利梅)
【县区传真】
>>
责任编辑:宋冬冬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