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坚持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配套支撑,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品,着力打造河南省重要的百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培育形成5——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化工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打造全国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市发改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外无数的经验证明,发展化工下游产业,必须上下游一体化,形成一个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化工新材料才能有生存之基、发展之羽。目前,我市已经有中炜化工、龙润能源、盛源集团等多家企业在混合碳四深加工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其中,龙润能源已经向聚异丁烯等高端碳四深加工产品领域发展。借助全市目前已经形成的基础优势,未来将重点推动混合碳四深加工产业向化工新材料、高端功能化学品、特种功能涂料等产业领域延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出龙头企业在整个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链条中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我市充分发挥化工产业基础优势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下游新兴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功能涂料、高性能纤维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引进力度,引导本地企业向化工新材料领域延伸,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转移,打造中原城市群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连日来,多位业内人士在与记者聊起濮阳今后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时,都信心十足。
我市在动力电池配套材料、橡胶助剂功能化学品、混合碳四深加工利用以及生物化工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围绕迈奇化学氮甲基吡咯烷酮项目的建设,逐步构建涵盖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高品质隔膜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及电解质等全周期要素的产业集群;借助蔚林化工在橡胶助剂功能化学品产业方面的布局发展,逐步构建涵盖橡胶助剂及配套中间体、橡胶硫化促进剂特色功能化学品产业集群;立足中炜化工、龙润能源、盛源集团等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混合碳四加工体系,细分产业分支发展脉络,着力引导现有混合碳四深加工产业向新材料、特种橡胶、功能弹性体等方向发展。
在电子化学品方向,依托濮阳优越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发挥富士康集团行业影响力,重点发展电子级保护及结构胶水、电子级特殊油墨等电子化学品;发挥惠成电子电子封装材料技术优势,推动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化学品、印刷线路板电子化学品,培育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电子化学品特色产业集群。在工程塑料方向,发挥盛通聚源聚碳酸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内培外引,加快发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等高端产品。在功能涂料方向,依托东方雨虹涂料产业园、广东美涂士濮阳涂料产业基地等项目,以点带面,突出绿色、环保发展特点,推动化工产业与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家具制造等产业互动耦合,培育形成特色功能涂料产业。在高性能纤维方向,推进实施沃森科技二期项目,进一步巩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优势,加快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聚酰亚胺等产品。同时,依托蔚林股份、班德路化工等企业,充分发挥碳四、碳五深加工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液体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汽车用高端胶黏剂等产品。
市发改委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化工新材料产业在我市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将继续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链带动形成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河南能化、昊华骏化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支持其深度参与我市化工新材料项目开发,着力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积极培育一批上市企业,提升产业辐射带动和产业链引领作用,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推进实施千万吨级中原炼化一体化、中原石化原料结构调整等重大项目,提升炼油规模及技术水平,强力实施炼化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化工新材料产业原料支撑;依托中原石化、中原大化,适度扩大现代煤化工规模,加快推进中原大化原料路线优化、盛润集团甲醇制芳烃等龙头项目,推进原料多元化,优化产业整体上下游配置,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坚持做大做强核心产品,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产品链。依托沃森科技、蔚林股份、盛通聚源等企业的主导产品,积极向下游延伸加工,提高高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比重,加快向高附加值的终端消费品发展,培育形成多样化、系列化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挥乙烯、丙烯、C4及C5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技术优势和辐射能力,大力发展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腈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开发特种聚乙烯、特种聚丙烯、UHWMPE纤维及电池隔膜、EVA树脂等高端产品,逐步丰富下游产业领域与产品种类,形成具有突出特色的产业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