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每家都有股权证。拿了这个证,不仅家里的水费、电费不用自己拿,还能领股权分红。这在过去,是想都没想过的好事儿……”近日,华龙区胜利办辛庄村村民王志刚说起村里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自家带来的好处时,满脸笑容。
2016年6月,辛庄村开始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辛庄菜市场作为集体经济,在实施全面改造提升后对外出租,获取的收益,不仅可以支付村里街道卫生清扫、基础设施维护、村民水电费等费用,还能定期给持有股权证的村民分红。
2015年12月,华龙区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国家级试点,开始进行试点股改。2016年6月,我市在总结华龙区3个试点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部分先期完成股改、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已陆续给村民分红,持有股权证的村民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福利。
引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潮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深切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抓重点、抓关键,冲在前、干在前,积极做改革的先行军,打造了一大批叫得响的改革品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濮阳改革经验。
市委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超前的改革意识,勇下先手棋,敢打主动仗。我市先后6次主持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参与协调关键环节,带队督察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凝聚强大合力,一鼓作气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7年,我市被认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华龙区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三资”(即资产、资源、资金)管理示范县(区),范县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
截至2017年年底,华龙区59个村全部完成股改任务,成为我市第一个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县(区);范县574个村,已有561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任务,84个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纵深推进、次第花开的生动局面。
2017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谢伏瞻莅濮调研,对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2017年8月,在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8月29日,中央改革办督察组对我市的农村改革进行了督察,认为我市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前不久于北京召开的中国改革(2017)年会暨深改五周年高层研讨会上,我市被评为中国改革(2017)年度改革10个案例单位之一,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省辖市;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中国改革(2017)年度案例”。
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是让群众受益
“改革是什么?就是把原来不清楚的集体经济给弄清楚、整明白了,该给群众的利益一定要给群众。”近日,在华龙区胜利办马呼屯村采访时,华龙区农牧局农经站站长张辉对记者说。
走进马呼屯村,道路平整洁净,房屋建设整齐划一、大气漂亮,街头用于休息娱乐的九曲回廊既美观又时尚。在村文化广场,一排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马呼屯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展板十分醒目。走进村室服务大厅,一摞摞资料完整展示了该村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全过程:建立领导机构及办公室、组织人员排查摸底、组织资产清查登记、编制股东清册、召开股东代表大会……15个环节,环环紧扣。
“最重要的是确认集体资产和股东,这牵涉到每一个村民股东的切身利益。”马呼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富金说。经过一遍遍核查,该村将持有马呼屯村在册户口和土地或应有而未分土地的村民确定为股权持有人,确定股东626户2340人,核查公益性资产422.05万元,量化人均股权值为1803.65元。通过股份制改革,保障了村民的分配权益,促进了该村集体经济发展。
除了马呼屯村,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利用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60万元,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吸引2家公司在村内投资建厂,吸纳22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华龙区大庆办赵村集体投资7000万元,建成市东建材市场,集体经济规模达3.4亿元,村民股东年分红300余万元;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村完成股改后,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植入社会资本建设马辛庄民俗小镇,项目运营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达3亿元。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