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提到的中俄经贸关系,前几年走了一个“马鞍形”,这是世界贸易形势变化、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去年中俄经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贸易规模增加了20%以上。现在中俄两大经济体的年贸易规模是800多亿美元,我觉得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挖掘潜力,朝10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如果说要向俄罗斯人民发出什么样的信号,那就是: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对双方、对世界都有利。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我们知道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两岸关系充满着严峻的挑战,前景令人担忧,我的问题是面对这样的形势,大陆未来还要怎样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以及如何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
李克强:保持两岸和平发展,这是两岸民众的福祉所在,我们会坚定按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同等的待遇,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同属于一个中国,那就不能容忍任何“台独”的企图、主张和行径,也不能允许外国势力打“台湾牌”,这会给两岸同胞、给两岸关系都带来困难。我们愿意和认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台湾政党、团体开展对话、协商,共同商谈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是民族大义所在。
光明日报社记者: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一场大病就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的现象还是屡有发生。请问总理,新一届政府在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问题上将会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李克强:过去几年,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在过去的基础上完善基本医保制度,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这是为了让人人小病能看、大病敢看。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确实还有一些困难家庭看大病难。你刚才讲的问题不只是困难家庭,还有一些享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家庭也有同样的问题,新媒体上常有报道。
中国太大,我们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对打赢这场攻坚战向全社会作出承诺。在贫困人口当中,很多是因为大病致贫,或大病返贫。所以我们要在巩固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把治大病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这几年我们创新体制,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法则”,放大资金效应,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医保,去年就有1700多万人受益。
今年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的中央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至少能使2000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救助,而且扩大了大病保险病种。同时我们要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够方便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今年春节前我到地方调研,路过一个贫困人口家庭,临时走了进去,看到家里老人有大病,也有医保卡,但还是不敢去看。这个情景在我脑中至今挥之不去。常说病来如山倒,我们就是要用大病保险等多种制度,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您在1月会见到访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时曾经表示,中日关系可谓“乍暖还寒”。您认为双方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使两国关系真正复苏?您是否考虑接受日方邀请,结合出席今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对日本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开启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
李克强:一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确实出现了改善的势头,安倍首相多次邀请我访问日本。我愿意在中日关系保持持续改善势头的氛围中,积极考虑今年上半年结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正式访问日本。
我认为中日关系改善不仅需要氛围,更需要远见和定力。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有利于让中日关系回归正常轨道,但更重要的是要夯实中日关系的基础,我们不能搞“一锤子买卖”,要让中日关系持续向好。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应该遵守和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共识。如果说两国关系现在出现了“小阳春”,就要防止出现“乍暖还寒”,要让中日关系向着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我们对日方有期待。
新华社记者:最近几年“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未来的发展可能还有一些障碍。请问总理,您对此怎么看?未来政府对推动“互联网+”有什么新的举措?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