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产权必须要尊重合同,弘扬契约精神,不能把合同当做废纸。的确,有些地方的某些行为不好,新官不理旧账,换了一个官员,过去的合同就不算了。政贵有恒,不能把合同当废纸。对此我们是坚决制止的,而且要予以处罚。去年我们有关部门抓住几个典型案件,把涉产权的错案纠正过来,这也表明了我们的决心,就是要持续向社会发出信号:让恒产者有恒心,让投资者有信心,让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给所有合法产权所有者都吃上长效的定心丸。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一些批评指出,中国越来越多地使用资本和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作为政治工具,影响他国的外交政策,甚至进行某种政治渗透。请问对此您有什么评价?您认为外界对于中国的崛起和战略扩张应该感到担忧吗?
李克强:中国这些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而且对世界和平也是贡献。因为扩大了合作和贸易,就有了更多协商和谈判,从而避免冲突。中国文化历来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的是和为贵。我们要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绝不会也不能丢失自己的一寸土地,也不会侵占别人的一寸土地,这是同理,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过去的发展是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今后要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这里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中国永远不会搞扩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无意搞扩张,即使将来强大了,也不会走国强必霸的道路。我们愿意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都是按照市场规则、商业原则去推进的。我们倡导“一带一路”,也是要共商共建共享。我们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的援助是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谈不上政治渗透。至于国际社会在有些方面希望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我们能承担的是与发展中国家地位相当的国际责任。如果把这些看成是战略扩张的话,那就是误读或者是误解。
第二,我们会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这些年来,作为总理,我深知中国发展中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民生方面还有诸多难题和痛点,政府每天要应对的是大量这类难题。我们出访和国际交往都是为了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为中国发展赢得更多的共赢机遇,这一点我们是清醒的。
人民日报社记者:我们观察到总理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更加公平、充分的就业始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大学生就业还有转岗职工再就业、复转军人再就业等仍然困难不少,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的就业市场将面临着诸多挑战。请问您准备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李克强:就业成效是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的,如果有失业也是掩盖不住的,所以我先回答你今年的问题,未来5年会怎么样,要看今年做得怎么样。
过去5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6600多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就毫无生气。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也可以说这是自加压力。
这里我想报个大账,我们今年城镇实际新成长劳动力有1500万到1600万,我们定的目标是至少要保证新增1100万人就业,但方向是1300万人以上,前几年我们都做到了,今年也没有理由不做到。与此同时,我们还有2.8亿农民工,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盖起大楼、铺通大道,为中国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促进农民工就业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进城务工农民都是通过打工来增加他们的收入,今年至少还要新增三四百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对此,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为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820万,是历史新高,还有近500万中专毕业生,加上近百万复转军人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必须努力保障他们的就业,绝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特别是培育新动能。过去几年,新动能在增加就业岗位当中可以说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保障比较充分的就业,这实际上也能够更多地创造财富。大家想想看,13亿多人口,8亿多劳动力,如果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创造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也会给世界市场带来惊喜。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