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早春3月,人大代表们正在北京审查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预计它将在几天后获得批准。其实,当代中国的发展脚步,就是踏着一个五年接着另一个五年的节拍。
“战略一直是中国现代发展奇迹中的精髓。”几年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深有感触地说。他建议美国向中国学习——采取更宏观的经济计划如制定策略、进行五年规划等,以更好地解决本国问题。
过去五年,尽管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仍然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今后五年,即“十三五”,将见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荣与梦想。
追赶
“十二五”开始前的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40.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9.2%;五年过后,中国在2015年的GDP已达67.7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在全球的比重升至14.4%。
对今年开始的“十三五”,中国提出了年均经济增长6.5%以上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93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前汇率折算,5年后中国全年的GDP将逾14万亿美元,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约为其经济规模的七成。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虽然是20多年来的低点,但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
需要提醒的是,这一增速背后的中国经济总量已逾6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现在每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
不过,中国在人均意义上的追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与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人均GDP不足美国的七分之一,位列中等收入国家,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战。5年后,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也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