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高,门窗白天挂上遮盖物避光,晚上要打开通风。另外,还要多洒些水,保持大棚里的空气湿度。”7月8日,在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正蹲在地上为种植户闫彩玲作指导。“以前,看着别人咋干咱就咋干,没想到这小蘑菇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呢。真是多亏了‘蘑菇书记’。”闫彩玲乐呵呵地说。
闫彩玲所说的“蘑菇书记”就是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自2007年担任赵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赵玉甫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全村村民过上好日子。2016年,赵玉甫把目光投向了食用菌种植。由于村里没有食用菌种植的先例,不少村民对食用菌种植持观望态度。对此,赵玉甫和村“两委”主动作为,带着有意愿的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最终27户村民决定先行先试。
2017年5月,赵玉甫向上级争取资金80余万元,搭建了27座食用菌大棚,并配备了机井、无塔供水及喷淋设施等,同时筛选27名党员和致富能手与种植户实施一对一帮扶。4个月后,第一茬蘑菇上市,每个大棚净收益超过1万元。这既坚定了赵玉甫以食用菌种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让其他村民从中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
紧接着,赵玉甫抓住清丰县大力开展“党建+扶贫+食用菌”的政策机遇,在村里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看到前景的村民也纷纷加入食用菌种植行列。很快,该村食用菌种植大棚就从27座发展到如今的420座。赵玉甫一有空就往大棚里钻,帮种植户协调解决问题,因此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蘑菇书记”。
“这一个个小蘑菇可是一个个金元宝啊!我们现在一个月能挣5000至8000块,这一年下来最少能挣四五万块。”村民卢利伟如是说。2017年,通过食用菌种植,赵家村7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陈晓旭)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