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傍晚,像往常一样,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的席勇强骑着电动三轮车前往该乡的物流中心邮寄成衣,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妻子王金红则最后核对着收货地址、数量、款项等信息。收货地址大多为江浙一带的外贸企业。
十多年前,席勇强因病致贫,是该村公认的贫困户。十多年来,夫妻俩同心协力,从借来的2台缝纫机起家,用缝纫机织就一条脱贫致富路。如今,他们的家庭作坊拥有缝纫机、锁边机等设备30台,月均完成成衣订单上万件。
2005年,正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席勇强脸上突然长了黑色瘤状物。夫妻俩辗转各地寻医问诊,花光了家中多年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夫妻俩没有向病魔屈服,而是依靠王金红的裁缝经验,向之前打工的老板借了2台缝纫机,开起了家庭作坊。王金红从不拖欠工人工资,订单尾款还未到账就先垫付上。每年元旦至“五一”是加工淡季,王金红就跑出去拉订单、学技术,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信誉,家庭作坊的订单源源不断,没几年他们又用扶贫贴息贷款购买了10台设备。到2017年2月底,他们家庭作坊的设备已达30台。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有了党的好政策,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王金红说,关键时候政府帮了他们,下一步他们要添置些新设备,多招几个工人,带动更多人就业。 (吉海静)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