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志智双扶 精准脱贫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能人”炼成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30 09:21:54   

5月21日,阴雨连绵,气温突降,南乐县千口镇北郭村36岁的贫困户赵中显却忙得满头大汗。用他的话说:“好日子必须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  

父亲偏瘫在床,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赵中显无法外出打工,这些年只能和妻子在家务农维持生计,生活举步维艰。  

2014年,赵中显家被认定为低保贫困户,享受低保金、残疾补贴、困难群众大病补助及教育补贴等帮扶待遇,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作为贫困户,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政策扶持。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党和政府的帮助。要想脱贫,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得到“实惠”的赵中显开始自力更生,逆境求变。  

去年,赵中显有了依靠养殖脱贫致富的想法。南乐县教育局驻该村第一书记赵合立了解到赵中显养过猪、会技术,为他订制养猪扶贫方案,联系县人社部门对他进行技术培训,还为他协调了5万元金融贴息贷款。  

“有了技术、资金,就靠自己干了!”依靠学来的技术,赵中显制订了养猪计划,地点定在村里废弃的鸡舍。  

“猪场的圈舍是我们夫妻俩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为了节约成本,赵中显从市场上买来二手钢材,自己加工焊接成猪栏。没多久,他就将一座废弃的鸡舍,改造成了占地1亩的养猪场。  

当年8月,赵中显购买2头种猪和7头仔猪,正式开始了养猪事业。喂料、清扫猪圈、消毒、舍外运动、配种,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颇费工夫。为了掌握仔猪的生长习性,赵中显在猪舍一待就是一整天,认真观察仔猪的习性和生长规律。  

随着仔猪的慢慢长大,每天400斤的饲料,顿时让这个家庭吃不消了。这时,养猪不仅没能带来收益,还让赵中显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为了节省开支,赵中显从市场上购买了一台二手打料机,自己配料、打料,打包成袋装饲料。 “那时候真累得要命,但还得干。只有自己坚持干下去,才能过上好日子”回忆起当初养猪的经历,赵中显至今仍唏嘘不已。“养猪需要经常预防疾病,一开始,我请别人来打预防针,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我就自己给猪打针、看病。”经过学习摸索,赵中显逐渐掌握了饲养、预防疾病等方面的技术。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去年年底,赵中显迎来了他的第一个丰收年:起步的9头猪发展到50余头,年底卖出9头猪,一下就赚了2万余元。养猪场逐渐走上了正轨。  

现在的赵中显,已成为了村里的“能人”。尝到了创业甜头的他,2017年秋季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8亩土地种植大蒜、葱和雪桃。  

从“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如今的赵中显,忙着扩大养猪规模,做大养猪事业,也即将迎来第一茬大蒜和葱的丰收。(王阳 冯云丽)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