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高质量发展的河南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3 06:54:20   

7月17日,走进濮阳工业园区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箱箱包装好的电池整装待发……  

今年上半年,天能集团产品受国家电动车新标准实施的影响,销售额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了电池销量下滑和库存积压。  

“智能化改造项目正进行设备安装,年底部分试产,预计全年完成销售收入80亿元。到2020年年底,项目全部建成后,在不增加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年产能将扩大到现在的2倍,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另一个技改项目是再生铅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回收处理废旧铅蓄电池由目前的每年10万吨增加到每年25万吨,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30亿元。通过2个技改项目的实施,电池性能将进一步优化,企业销量和效益将逐步提升。”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我市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三大”产业规模壮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化工产业涉及石油天然气加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领域,产品500余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原乙烯、中原大化、丰利石化、盛源化工等龙头企业通过新上项目,链条不断拉长,规模逐年扩大,我市化工产业率先进入千亿元产业行列,高质量发展基础更为扎实。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拓宽领域,在原有以石油装备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特种车辆、数控机床等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外向度和创造力,不断向能源装备、智能装备、环保装备和服务型制造转型,目前已形成以石油机械、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多产业格局,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8.2%。我市食品加工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深加工、乳制品及食品酿造等产业为主导的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加工业体系,2018年食品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三专”产业形成特色,发展优势日益明显。家居产业瞄准重点地区、龙头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配套,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羽绒及服饰产业以构建全产业链条为重点,积极对接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培育特色鲜明的羽绒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围绕延链补链,培育壮大鹏达羽绒、众鑫羽绒、英腾服饰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集鸭鹅孵化、养殖、羽毛加工销售、羽绒水洗、分拣,羽绒服装、家纺等系列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2018年实现产值128亿元、利税8.9亿元。生物基产业坚持“先技术、后产品、再产业”的培育思路,经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实现产业链聚合,初步形成生物基产品规模化发展。河南龙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物降解垃圾袋产品先后与美团外卖、河南机场集团签约,目前进入北京市场,发展优势渐显。  

“退城入园”加快推进,工业布局不断优化。一是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我市11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部启动,其中丰利能源、民源化工、君恒石化3家企业搬迁改造完成。二是加快推动中原总机、中粮面业等企业“退城入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发展质量持续提高。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开展落后产能排查,依法依规拆除砖瓦窑领域落后产能濮阳县新明建材有限公司18门轮窑一座。二是推行化工企业“红黄蓝绿”标识管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安全生产标准、环境排放标准等,对全市化工企业实行“红黄蓝绿”标识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市化工企业和涉挥发有机物企业摸底调查,正进行“红黄蓝绿”标识认定。  (记者 王莹 通讯员 郭志军)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