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打好棚改攻坚战 城市旧貌换新颜
——濮阳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侧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05 08:09:04   

近日,漫步濮阳县街头,正在发生的蝶变让人惊喜:一处处破旧的居住区随着机器的轰鸣倒下,一座座气派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2017年,濮阳县实施了该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改造棚户区16个14937套176万平方米,共拆迁7360户127万平方米,改造面积占全省的5%、全市的36%。2018年,濮阳县计划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5个21115套249.2万平方米,共涉及1.26万户237万平方米。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让更多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百姓企盼:走出棚户区,实现宜居梦,开始新生活

濮阳县城是老城区,人口众多,商贸流通活跃。然而,在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着破产企业多、城中村多、老街区多、旧建筑多等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濮阳县城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居住条件恶劣的各处棚户区(城中村),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无法掩饰的“伤疤”。

棚户区(城中村)内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绿化缺失、车流拥堵、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脏乱差,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身处低矮的旧房,仰望周围的高楼大厦,搬出拥挤、脏乱的棚户区(城中村),住进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小区,开启舒适幸福的城市新生活,成了居住在棚户区(城中村)居民最朴素的梦想和最迫切的愿望。

全面发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吹响百姓幸福进军号

老片区亟待改造,老居民期待新居,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建设势在必行。

为彻底改变城市旧貌,优化居住环境,满足棚户区(城中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年初以来,濮阳县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自身实际,全面打响了一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攻坚战。

濮阳县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作为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在组织领导、推进机制、破解资金难题、宣传动员、营造氛围等方面发力,举全县之力合力攻坚。坚持最大利益让于民、最优政策惠于民,对实施办法、安置房建设、项目审批、奖励办法、征迁工作、征收补偿等进行规范,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把政策告诉群众,把底细交给群众,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阳光操作、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实现群众由“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带动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提挡加速。如濮化社区改造项目共有住户431户,因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并支持政策,从项目正式启动至拆除完毕仅用15天时间。2017年,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实现和谐拆迁127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

精彩嬗变:“忧居”变“宜居”,城市展新颜

为确保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濮阳县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中,2017年,采取实物、货币化相结合的安置方式;2018年,全部为实物安置。提前筹划在县城区黄金地段建设安置区,保证货币化安置房源充足。货币化安置,按照县城区上一季度地产交易市场平均价,由被征收户在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后,15日内将补偿资金一次性发放到户,被征收人一般不需要增加负担,就可以结合子女上学、家庭成员就业等需求,自主选择购买普通商品房实现安置。实物回迁安置点遵循就近安置的原则,选择最佳地块用于安置房建设、选择甲级以上资质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选择央企或“中”字头建筑企业进行施工,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制,组织安置对象介入建筑质量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与健全功能、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结合起来,同步建设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随着濮阳县棚户区(城中村)安置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个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管理有序的棚改新区将逐步完成,让众多棚户区居民告别危旧简陋的棚户区,搬进舒适宜居的新楼房,实现“忧居”变“宜居”。史无前例的棚改规模和棚改力度,在让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同时,提升城市品位,让濮阳县这座老城开启“美颜”模式,成为备受瞩目的美丽宜居之城。(赵少辉 谷爱素 葛栋)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