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法院职能作用,紧盯“两条例”涉及法院的8项12条,在审判执行质效提升上发力,在企业家权益保护上作为,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濮阳中院成立以院长徐哲为组长的贯彻落实“两条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立日报告、周通报、月小结工作机制。各县区法院与濮阳中院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两条例”在全市法院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审结涉企民商事一审案件25380件,平均审理时间34.75天。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居全省第一。尤其是自2020年4月实行繁简分流改革以来,全市法院速裁结案占同期民事结案数的57.6%,平均审理天数15.4天、服判息诉率96.67%,在全省法院民事速裁快审综合质效评比中居全省第一,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上介绍了我市法院的工作经验。
优化诉讼服务,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诉讼服务。1至7月,全市法院完成网上立案36136件、网上缴费21727 笔、电子送达67489次,网上办公办案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三。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全部配齐立案一体化硬件设施,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当事人立案。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诉讼服务质效全省排名第一。
二是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把房屋买卖、劳动争议等8类纠纷纳入诉前调解范围,与市金融工作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建成多位立体诉调对接平台。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共入驻调解组织101家、调解员216人。1至7月,全市法院诉前化解纠纷12386件,诉前调解成功率56.31%。
三是全覆盖繁简分流显成效。6个基层法院成立32个速裁团队,调配41名员额法官、124名司法辅助人员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法院民事速裁案件分流29619件,占比57.9%,民事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期限和服判息诉率居全省第一。
四是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对全部案由进行类案划分,实行团队专业化审判,统一裁判尺度和标准,通过示范诉讼、“执转破”带动批量案件高效解决。
五是创新执行措施。在诉讼结案和执行立案的同时,向当事人发送执行风险提示书,提高生效判决自动履行率。对“点对点”查控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司法查控“掌上办”。
适用强制措施,参与社会治理
一是规范适用失信惩戒措施。濮阳中院对涉疫情、涉中小微企业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快立快执。对涉民营企业案件分类施策,严格查、冻、扣的审批,对有发展前景的被执行企业,采取分期履行、执行和解等方式,尽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1至7月,全市执结案件12550件,执行到位金额20.93亿元,111件买卖合同案件通过执行和解方式结案,涉案金额1982.5万元。
二是数据实现共享互通。与不动产、车辆、市场监管等登记管理部门实现“点对点”网络对接,实现对房产、土地、存款、车辆等财产信息网上查控。与市发改委建立沟通机制,每月更新“地方黑名单”等信息。每月向税务部门提供涉案企业综合治税相关信息。
三是参与社会诚信治理。积极参加全市信用文化宣传月活动,突出司法对社会诚信和营商环境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今年上半年,濮阳中院共开展户外宣传、送法进校园、公益执勤等活动100余次,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4533人次,限制高消费5798人次,运用各级媒体发布失信大头贴863人次,参与市文明办发布“红黑榜”失信企业22家、失信个人79人。
创新破产制度,降低审理成本
一是探索破产繁简分流,压缩用时。濮阳中院对市物资局综合仓库破产清算案首次适用快速审理机制,审理时间68天。1至7月,办结破产案件31件,确认债权总额115909.07万元,实际清偿总额23282.04万元。受理“执转破”案件2件,化解执行案件102件。推动出台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实现了府院联动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二是降低企业破产审理成本。使用破产重整案件法官工作平台在线办理案件。今年4月,运用阿里拍卖钉钉系统首次线上召开河南双发石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百人债权人会议,降低了审理成本。
三是助力问题楼盘化解。严格把握债权债务及消费性购房人认定标准,向问题楼盘化解攻坚工作专班提出法律建议,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盯紧涉企案件,开展专项清理
濮阳中院建立刑事案件清理工作台账,明确工作期限和措施,防止以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惩治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1至7月,全市法院共审结涉黑恶案件11件67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被评为“全国法院扫黑除恶先进集体”。健全涉市场主体错案防范甄别纠正的长效机制,建立处理涉企业纠纷申诉案件专门工作机制,统一审查标准和尺度,对涉企业纠纷申诉案件建档立卡,确保件件有回复。紧盯买卖合同案件自一审立案到执行结案的6个环节,涉企案件一审平均审理天数由去年的56.8天降为36.9天。开展长期未结执行案件、乱执行案件重点评查活动,共清理发放执行款6700余万元,清理6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42件,执行到位金额9.3亿元,适用执行监督程序整改8件,累计执行涉企案件2267件,涉案金额达5.3亿元,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法院队伍的变化。
服务不停歇,助推产业强市
一是开门纳谏。濮阳中院开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示范庭审活动24场963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88条,逐条梳理出13类7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征求律师意见等专题座谈会29场次。
二是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两级法院43名领导干部深入走访68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收集企业反馈问题和困难41条,建立一企一台账、专项督导销号制度,分类分批处置问题,帮助企业防范风险、纾困解难。
三是强化群众监督。组织110名法官向130余家企业送去一封暖心信件,征集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20余条。邀请10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律师等担任教育整顿暨法治化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对两级法院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共同推进法院各项工作良性有序开展。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