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奔跑的阳光少年。 (记者 僧少琴 摄)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民生,教育是未来。
从1983年建市至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69.63亿元,基本保持每10年5倍以上的增速。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75.72亿元,是1983年教育经费总投入的281.89倍,34年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年增长8.29%。
经费投入的变化清晰地记录了我市教育改革发展轨迹。建市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科教兴濮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带领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砥砺奋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业绩。
基础保障不断增强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矗立着红白相间教学楼的标准化学校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4年,我市开始实施“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并逐步实现城乡全覆盖。2016年,随着“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全市义务教育逐步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跨越。
20世纪80年代,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尤其是黄河滩区,办学条件更差。我市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如今“农村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已成为群众的普遍感受。2014年,省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次报道我市先进经验。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城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2006年,中原油田管理学校统一收归地方管理。同年,主城区2006—2020年中小学布局规划敲定,结束了我市无教育专项规划的历史。2012年以来,我市多方筹资15.3亿元,新建市一高新校区等市属学校6所,改建学校37所,建市之初砖混建筑全部拆除,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在全市义务教育发展逐步均衡、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我市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成绩斐然。
1986年,全市职业中等学校发展到9所,招收新生1562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29%。1989年,我市开始筹建市职业中专,同时,市杂技学校、市卫生学校等相继成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和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我市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18362人,创历史最高水平。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所。
我市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在零起点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2011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迎来发展机遇,全市累计新建292所、改扩建536所幼儿园,2017年在园幼儿达15.2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7%。2015年,市政府制定落实民办学校建设用地、税费优惠等政策,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民办教育发展。2017年,全市共有民办学校705所。
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原濮阳教育学院、濮阳广播电视大学、濮阳师范学校、濮阳工业学校四校合并组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我市全日制高等院校历史空白。2015年4月,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获批,我市开启了本科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2017年,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纳入本科一批招生,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濮阳技师学院批准设立。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教师队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1986年、1989年,我市先后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民办教师队伍整顿。2000年底,民办教师问题全部解决。2001年,全市开始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教师补充方式逐步从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学校自主招聘转变为公开招考。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教师编制动态管理。2016年,统一了全市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2009年开始,按照国家要求,我市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这是我国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每年定期对全市教师进行免费体检。各县区向黄河滩区和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发放补贴。2015年,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累计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857套,改善了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
1994年以来,我市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2004年,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2008年,出台意见建立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长效机制。自2013年起,我市每年筹资100万元对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奖励。累计培养中原名师7人、省级名师270名,其中我市中原名师人数占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
立德树人内涵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市积极探索构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2010年以来,我市投资1000万元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100个、心理咨询室200个。2011年,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4年,我市被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我市7所学校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候选名单。
2000年年初,我市出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并连续3年在全市组织开展“教育质量效益年”活动。200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改。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市教育局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创造性地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并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2012年,出台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意见,推动了我市教育质量持续攀升。2015年以来,我市制订实施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对考核名次靠前的学校予以重奖,有效调动学校抓管理、提质量的积极性。
高招的优异成绩标志着濮阳教育发展已经步入小学基础牢、初中腰杆硬、高中起点高的良性循环轨道。自2005年以来,我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持续攀升。2017年,全市普通高考考生23359人,本科上线19756人,本科上线率达68.38%,本科上线率超全省平均上线率17.94个百分点。建市以来,全市考生共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507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歇。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前行,必将开创濮阳更加美好的未来,带给全市人民更为真切的自信心和获得感。(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刘艳霞)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