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致敬40年 看濮阳巨变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精神文明之花盛开
——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17 07:56:22   

开栏的话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年来,广袤的龙都大地,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展示我市40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砥砺龙都儿女沿着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继续奋进,今日起,本报开设《龙都巨变40年》专栏,敬请关注。

微信图片_20181217075416_meitu_1.jpg

志愿者为群众检查身体。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印记。龙都濮阳对文明尤为钟情,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文明早已化入血脉、融入精魂。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濮阳在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外修颜值、内炼气质,厚植核心价值,深化改革创新,引领道德风尚,塑造文明之都。  

文明,是濮阳这座城市永不停息的精神追求。这种不懈追求,为濮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同行  

红帽子、红马甲、红袖章,维持交通秩序、引导市民文明乘车、搀扶老人上下车……12月14日,在我市各主要交通路口和公交站点,处处可见这样的场景。在濮阳,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投身做公益,已成生活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濮阳的文明建设工作,自1983年9月建市就一直在进行,并根据不同时代设计不同的创建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追求文明的路上,我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上世纪90年代起,我市以“热爱濮阳、增辉中原”“城市创三优、行业争一流、人人做四有”为主要载体,实施濮阳形象工程。2010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加快城市水系和公园建设,运用数字化系统管理城市,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等进行集中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困扰城市管理多年的顽症,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45平方公里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高潮迭起,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东西两湖蓄水完成。不经意间,人们发现,濮阳的道路变宽了、绿地鲜花增多了、河水变清澈了、城市变美了,我们的城市管理更规范,城市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志愿服务放光芒。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志愿服务总站,并建立相应制度,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邻里守望、网络文明传播、保护母亲河和龙湖环境卫生安全巡防、法律宣传和援助、城市巡防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全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目前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70万人,市城区每3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一批全国和省级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脱颖而出。  

“濮阳好人”层出不穷。树立道德榜样,传递道德力量。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三李精神”发扬光大,“好人”群体不断涌现,先后有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0余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0余人入选“河南好人榜”,110余人被评为省、市道德模范,濮阳处处散发道德之光。  

城市诚信度越来越高。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在生产流通企业、中介组织及个体工商户中推广生产经营信誉制,在窗口行业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打击“三强四霸”、虚假广告、制假售假,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印发联合惩戒文件,19个部门联合签订“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诚信“红黑榜”,截至目前,共发布80批诚信“红黑榜”,1.7万余家(名)企业和个人被列入诚信“红黑榜”名单,在全社会形成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  

农村文明建设日新月异  

我市有300余万人居住在广大农村,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为提升全市人民整体文明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市狠抓农村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上世纪80年代,建市之初,我市就把文明村镇创建纳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以“四无一净”(无打架斗殴、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婚丧事大操大办,村容干净)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综合治理活动,农村脏乱差面貌有所改善。  

上世纪90年代,我市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整治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歪风;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三户一村”(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建设文明村)评选等活动,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争创文明农户、文明家庭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图书报刊、电影、电视、戏剧和科技等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喜人。  

2001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全市500余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和20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为帮扶村修建道路、铺设自来水管道、安装路灯、建设活动场所和文化大院。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创新实施了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清运处理模式;围绕“通、净、绿、亮、文”目标,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今的农村,大道通衢,绿树成荫,农民或辛勤耕作,或在家门口安心就业,闲时含饴弄孙、三五成群在文化广场畅聊,一幅美好的田园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濮阳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追求文明的征途中,濮阳实现了一步一个台阶:  

1999年,濮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  

2011年,濮阳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2015年,濮阳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濮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面对这一至高荣誉,市委、市政府从不沾沾自喜,而是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强调长效、常态,要求各级各部门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迎接挑战,避免迎检式、突击式工作,始终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在扎实处,让创建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头疼的难点问题改起,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大限度使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据统计,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共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3.6万余项,办结后获群众好评率达96%。  

如今的濮阳,正在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心不变,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全体市民人人参与,各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弘扬了正气、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合力,加快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的脚步,促进濮阳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为中原更加出彩增色添彩。(记者 段利梅 僧少琴 通讯员 王式煊)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