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沈殿忠: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23 12:40:32   

习近平同志最近在全国劳模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工人阶级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这不仅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而且进一步明确了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对于激发和调动工人阶级的创造活力,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要坚持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条道路关乎国家的前途,只有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关乎民族的命运,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这条道路关乎人民的幸福,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这条道路意味着不能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那条老路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阳关道,而是导致贫困的独木桥;坚持这条道路还意味着不能走改旗易帜的“新”路,那条“新”路不是避免贫困的坦途,而是产生两极分化的陷阱。  

我国工人阶级能够成为始终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是由他们的本质属性和历史作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工的大量涌现,这支队伍不断壮大;由于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这支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形成和整合,这支队伍结构更加优化;由于坚持以人为本,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这支队伍面貌焕然一新;由于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支队伍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因此,在历史的大转折时期,工人阶级作为我国领导阶级的定位没有变,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的属性没有变,作为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本质没有变,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需要树立“两个理念”、坚定“两个拥护”。这里讲的“两个理念”是指,我国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须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产生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提炼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升华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当代中国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就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看,这里讲的“两个拥护”是指,我国工人阶级要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要弘扬的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组成部分的民族精神,不是妄自尊大的狭隘意识,也不是盲目排外的偏激观念,而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这个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其中包括和凝结了宽厚博爱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组成部分的时代精神,不是崇信霸权的狂妄意识,也不是痴迷扩张的狂热观念,而是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始终鞭策我们在和平发展合作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能够使工人阶级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团结起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种精神是真抓实干的强国之魂,能够使工人阶级发扬劳模精神,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我国工人阶级能够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是由他们的伟大品格和先进思想决定的。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突出体现在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之中。这是一种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的品格和使命感,能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这是一种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品格和责任感,能够始终以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突出体现在劳模精神和发挥劳模价值中。长期以来,广大劳模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的先进性在于,能够带动广大工人群众始终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勤奋劳动的模范、增进团结的模范。因此,弘扬劳模精神是对弘扬中国精神的极大促进,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弘扬中国精神目前亟待解决的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脚踏实地促发展,焕发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展现伟大的创造力量。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现在迫在眉睫的是,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我国工人阶级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增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眼下不容迟缓的是,要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包括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引导广大职工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要凝聚的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就是凝聚中国力量。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我国的工人阶级要用坚强的先进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力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还要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中国梦是民族大统一的梦,也是中国人大团结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创举就能够凝聚成为无比强大的力量,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工人阶级要进一步加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加深对坚持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地位、发挥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重大意义的理解,努力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领导阶级和主力军。  

我国工人阶级能够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是由他们的创造力量和光荣传统决定的。我国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深刻体现在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正是在这种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国工人阶级的创造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有了更突出的体现。这些年来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要求。因此,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思想。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需要牢记使命、紧密团结,用先进的智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牢记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就要坚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实现工人阶级的紧密团结,就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忠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组织引导广大职工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智慧凝聚力量,就是把为广大群众竭诚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总之,坚持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需要通过工人阶级的柱石地位才能把握;弘扬中国精神的各种任务,需要通过工人阶级的楷模作用才能实现;凝聚中国力量的一切辉煌,只能通过工人阶级的中坚活动才能铸就。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