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科学谋划改革思路,对各类改革事项实行台账管理,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确保了改革顺利推进。
近两年来,市财政局先后承担了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落实稳增长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33项改革任务。工作中,市财政局认真学习贯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吃透精神,掌握要义,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顺利转换。累计争取上级债券130余亿元,支持政府性债务到期置换、还本付息和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清费治乱,全面落实中小微减税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设立中小微企业助保贷风险补偿资金和过桥还贷资金共计6500万元,支持发放“助保贷”贷款近7000万元,提供过桥续贷资金2亿余元,有效避免了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累计谋划审定PPP项目141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多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省级示范推介项目。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机制,谋划设立了一期规模10亿元的龙都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濮阳浦银豫资城市发展基金等多支基金,进一步撬动放大了财政资金乘数效应。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深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公开。累计清理盘活存量资金7亿余元,有力支持了稳增长政策的落实。科学调整城区财政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积极性。认真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统筹协调、精心准备,“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推开,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樊相奇)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