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评选的“濮阳大工匠”中,有这样4位,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练就了一项项绝活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他们就是市供电公司计量检验检测班班长孙晓明、吴越职业培训学校美发教学总监张国强、省字圣酒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武云龙、市立圆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研发技术员仝兴孚。
8万余户,这是孙晓明组织改造智能电表的总户数;700余万元,这是孙晓明通过技术研发为企业节约的费用。
“计量是讲技术、讲规范的工作,没有好的技术是不可能做好计量工作的。”6月17日,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班长工作室里,孙晓明向前往取经的同行如是说。
在工作中,孙晓明坚持“学习是立岗之本,没有学习就没有竞争力”的理念,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啃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硬骨头。他主持的跨越法综合误差测试,为数字计量故障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改造的用电现场批量检查仪实现了对整台变压器低压用户的检查,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他主持的科技项目《无负荷三相电流注入装置》荣获省电力公司班组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虽然是一名八零后,张国强却以过硬的技术、优良的师风,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美发专业人才,带动约1万人就业。
张国强从事美发教学以来,不断研发新的美发技术,他独创的发型商业素描、手吹大花技术,在美发行业受到了空前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员慕名来濮向他学习。为了让学员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张国强经常带领学员到敬老院、福利院,义务为老人、孩子洗头、洗脚、理发、剪指甲,深入社区、学校等处开展义务理发活动。十几年来,张国强带领学员累计为社会义务理发30余万人次。
国家高级品酒师、国家高级酿酒师……这是武云龙近年来斩获的“国字号”殊荣。他19岁进厂当工人,从最基层做起,先后当过班长、技术员、车间主任、技术中心主任,每一步都脚踏实地。通过对酿酒知识越来越深入的学习,武云龙感到白酒学问博大精深。为了更好地投入到白酒科研中去,他经常与工友同操铁锨,拌曲、和泥、挖窖,进行大曲发酵和人工窖泥实验,最终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建成了在全省叫得响的优质浓香型原酒生产基地,拥有优质泥池200余口,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于1970年的仝兴孚早年家贫,高中就辍学开始打工。刚开始,他在一个很小的电器修理店做学徒,接触到电工、电子等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电路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就把电路维修转变为自己的兴趣爱好。20余年间,他研发的产品实现量产上市的超过20种,先后申报专利29项,被誉为台前县汽配产品研发第一人。
开发新产品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仝兴孚敢于直面困难,勇挑重担,边学边干。2010年,仝兴孚决定开发新产品——充电逆变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均要自主完成。耗时1年多,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仝兴孚终于成功推出国内行业领先的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他还自主设计了电路板焊锡工装、变压器生产工装,并运用软件设计电路板,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加工形式,大大提高了各类产品的生产效率,最终使充电逆变器成功量产。
“技术工人就要钻研技术。尤其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在技术创新上下真功,推动‘中国制造’早日走向‘中国智造’。”仝兴孚如是说。 (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张俊达 梁振英 吴雪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