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市评选的“濮阳大工匠”中,有这样3名大工匠,他们始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在所属行业传承、坚守、钻研、创新,追求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收获了一系列沉甸甸的成果,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足迹。
他们就是濮阳九锥雕刻工作室雕刻师陈克宝,鲁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安瓿车间主任张俊波,河南绿能融创燃气有限公司技术主管董加庆。
一刀一刻,几十载岁月缓缓逝去。一双手,一把锥,雕出了一世情怀。陈克宝40余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借木穿梭于时空之间,完成了杨柳青画派精髓和祖传木雕技艺的完美融合,创造出融榫卯扣接与民俗木雕、泥塑、彩绘为一体的独特技术。
“我出生于木雕世家,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十几岁时就开始学习木雕。”6月17日,说起学习雕刻的来由,陈克宝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笑容。
经典的雕刻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濮阳本地的文化符号,而雕刻龙更是陈克宝的绝活。苍龙、草龙、蛟龙、飞龙等,各式各样的龙经陈克宝的手被镶嵌在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上。作为木雕艺人,陈克宝致力于把绚烂的传统木雕工艺,通过现代化的设计,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多年来,陈克宝一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就像一位“苦行僧”,执着跋涉于木雕之路。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张俊波的工作理念。多年来,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先后获得了1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2016年3月,鲁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准备建设烤字车间,这一重任又落在了张俊波的肩上。可对张俊波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他当时的感觉一点也不为过。面对难题怎么办?向来不服输的张俊波决定迎难而上,白天泡在车间逢人就学,笔记本上记满了各项设计要点;晚上挑灯夜战,对着书本寻找工作窍门,实在困了就在凳子上打个盹儿……靠着这份坚守,张俊波由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为行家里手,圆满完成了烤字车间的建设任务。
作为鲁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安瓿车间主任,现在张俊波不但负责车间人员的管理,同时也担负着技术攻关任务。他依靠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技能,先后解决了安瓿折断力问题、压颈白雾问题、产品清洁度等多个问题,并将公司产品做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河南绿能融创燃气有限公司,说起董加庆,他的同事纷纷表示:董加庆爱动脑筋、勇于创新,是新时代创新型工人的代表。
同事的称赞,源于董加庆多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矢志追求。这些年,他主持的冷剂压缩机隔离器改造、原料气及BOG压缩机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500多万元;他撰写、发表了《液化天然气工厂脱苯工艺的改造》等多篇科技论文;他主持、组织实施的“一种新型氮气压缩机与高低温膨胀机组联锁控制装置”等7个科技项目,相继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力提升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面对同事的夸奖和一项项殊荣,董加庆说:“作为一名匠人,不仅要有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自己的初心。”(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张俊达 梁振英 吴雪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