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德树人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出彩濮阳人丨基层闪亮的“星”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24 07:00:50   

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在今年我市推选的省劳模中,有这样4名劳模,他们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星”照亮了基层“星空”。他们就是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肥事业部合成氨厂设备组技术员刘宝莉、清丰县城关镇敬老院护理员李冰、台前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许广霞、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烘干班班长王付林。

5月20日,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肥事业部合成氨厂生产车间内,刘宝莉正带领几名同事开展一项技术攻关,一股紧张、忙碌的氛围扑面而来。

这样的工作状态,对刘宝莉来说是家常便饭。爱动脑筋、勇于创新的她,主持设计的一种高压减压阀门手轮定位器,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她组织、参与的合成氨一段炉下集气管增加水夹套系统改造,不仅为公司节省资金250万元,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她不仅创新技术,还甘当人梯。多年来,刘宝莉通过采取“导师带徒”、讲课等方式,累计为公司培养设备及工艺技术人员120余人,培训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毕业实习生500余人,个人也被公司评为“金牌讲师”。

她,15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再苦再难都不离不弃;她,带着母亲出嫁,在清丰县被传为佳话,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她就是清丰县城关镇敬老院护理员李冰。

1989年出生的李冰15岁那年,母亲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不堪重负的父亲带着哥哥弃家出走。面对困境,她毅然放弃学业,专心在家照顾母亲。从那以后,她日夜照顾母亲,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过一顿完整饭,此外,还要打零工赚钱养家。虽然忍受着超负荷的劳累,承受了太多委屈,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她说:“照顾妈妈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妈在,我就有家!”

生活的艰辛没有击垮李冰,反而让她变得乐观和坚强。2011年年初,李冰经人介绍到清丰县城关镇敬老院工作。在敬老院工作期间,她不怕脏、不怕累,像照顾母亲一样照顾敬老院的老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出了大写的人生。

“工作一分钟,责任60秒。”这是许广霞的座右铭。多年来,他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多次把设备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该县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2014年夏天,一场罕见的大暴雨席卷台前县,造成了该县东部3个乡镇供电线路跳闸。面对险情,许广霞带头冲进暴雨中。雷电交加,雨越下越大,在泥泞的田地里,许广霞和同事们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进,一个小时后才找到了故障点。没有丝毫停歇,许广霞就投入到紧张的线路修复工作中,全然顾不上手上和腿上被树刺和荆棘留下的一道道血痕。

许广霞在输电线路工区工作期间,所管辖的线路总长175公里,这也是台前县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的大动脉。时刻保证线路安全运行,是许广霞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对此,许广霞坚持每周巡视一遍所有管辖线路,寒来暑往,雷打不动。一年下来,许广霞就相当于走了一次万里长征路。

“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王付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王付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烘干车间是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力生产车间,作为烘干班班长的王付林,多年来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攻关技术难题,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技术大拿”。

面对橡胶助剂行业的一个技术难题,他耗时4年完成了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复合溶剂法合成促进剂M和氧气氧化法合成促进剂DM、NS关键清洁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发,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多年的技术深耕,多年的默默守望,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2017年,王付林所在的车间被认定为河南省智能车间。(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张俊达 梁振英 吴雪阳)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