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为推广普及传统戏曲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市将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
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分为戏曲演出进校园、戏曲教学进课堂、戏曲知识进课本三种形式。今后,我市将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各县区国有院团和部分民营院团,利用学校简易舞台、流动舞台车等演出整台剧、小戏、折子戏、经典唱段;鼓励学校聘用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对音乐教师和有戏曲特长的教师进行戏曲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在课堂播放戏曲教学课件和优秀戏曲鉴赏音像资料;组织戏曲教育专家,结合濮阳戏曲文化实际,突出京剧、豫剧等主要剧种,兼顾大弦戏、大平调、二夹弦等地方特色剧种,编印戏曲校本教材。
据了解,“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精神和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河南视察期间关于戏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我市作为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首批7个试点市之一,将自2016年9月起,在市直中小学和中原油田、县区重点中小学试点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并争取2017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全覆盖。(记者 刘小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