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父亲、他、儿子,68岁的市直工委退休干部崔华增一家四代都是党员,都曾参军入伍。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军旅之家,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
6月4日,“百年百位老英雄 百年百个红家庭”集中寻访活动第十一站,在市城区振兴路市“双拥办”及华龙区建设办戚城屯,我们采访了崔华增,听他讲述这个红色家庭的感人故事……
崔华增在接受采访。
“1979年2月17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成功打响第一炮的崔华增,只要一提及那激动人心的一天就异常兴奋。
战场风云惊心动魄
一本42年前的战地笔记本,记录了崔华增往昔的峥嵘岁月,那些勋章和证书彰显了他在战争年代作为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1953年7月出生的崔华增1972年12月参军,从此他的生命就深深打上红色军旅的烙印……
“1979年2月17日早上6点50分,营长打来电话呼叫我的名字,说团长要亲自与我通话。时任团长李宏才说:‘你们连是云南前线第一个打响的炮兵分队,一定要打得准、打得狠,确保万无一失!’随后,团长下达命令:‘现在是6点58分,瞬发短延期各半,四发急速射装填!’我复述团长的指令,各炮装填完毕后已是6点59分,团长和营长同时发出‘时间到,预备——放!’口令,霎时间我连阵地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一分钟之内就顺利完成四发急速射的任务!”当年惊心动魄的战场细节,崔华增一气呵成,讲得绘声绘色。
“教导员随即打来电话,主要内容是‘打得好,首发命中。首群炮弹覆盖目标,敌人的军区司令部指挥大楼变成了一片废墟,营党委给你们连请功!’紧接着,团长打来电话:‘你连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云南前线炮兵指挥部对你连进行通令嘉奖……’”崔华增讲述得慷慨激昂。
“战场凶险,开战第一天,我们一名小战士杨发富负伤,与死神擦肩而过……17岁的山西籍新战士董振怀被敌人一发炮弹从山上打到山下,但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却是‘指导员,我还上去’……”崔华增动容地回忆着战场上那些感人的细节。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我受祖父影响很大。”崔华增说,“我的祖父崔允章是戚城屯村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秘密入党的人,参加了抗日武工队,在内黄县井店和后河一带打游击……”
“在祖父的影响下,我父亲崔兰坤1947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军,被分配到华野四纵十二师三十五团,不久因表现突出入党并担任副班长。1948年6月,他在歼灭国民党新五军快速纵队的战斗中负重伤,1951年3月转业,1980年年底去世。父亲说:‘新中国是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崔华增说。
1987年1月,崔华增转业到我市市直工委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7月退休后,他担任重华社区离退休党支部副书记,经常义务普法、义务讲红色党课。
崔华增自豪地说:“我儿子已经参军4年,并在部队光荣入党。我们最坚定的信仰就是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之心!坚定不移跟党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记者 关咏梅/文 通讯员 范亚贞/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