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阳县鲁河镇贾庄村,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很少出过家门,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武汉军区和河南省政府联合表彰为双拥模范;她去世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前来吊唁,送上“德高望重 劳苦功高”挽幛……她,就是被称为为英雄母亲、拥军楷模的王秀菊。
提起王秀菊老人,村里上了年纪的左邻右舍都说,她这一辈子是与苦难抗争过来的。
1964年,王秀菊刚刚29岁,病倒在床多年的丈夫花干了家里积蓄后撒手人寰,给她留下一贫如洗的家和几个可怜巴巴的孩子。王秀菊的父亲苦口婆心劝她改嫁,看着嗷嗷待哺的亲骨肉,倔强的她拒绝了父亲的好意,擦干眼泪,横下一条心,开始了与命运抗争之路。
男人能干的,犁地、打场、拉粪、背粮……她都能干。别人收工后休息时,她还要当了爹再当娘,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秉性,帮助王秀菊战胜了苦难,赢得了乡亲们和领导的认可,公社先后两次给她颁发了劳动奖状。
熬过了春夏秋冬,尝尽了苦辣酸甜,王秀菊一家慢慢过上了吃饱饭穿暖衣的日子。1976年,儿子贾朝彬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说起儿子贾朝彬,可是王秀菊一家的骄傲!那时候,能参军就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贾朝彬在部队表现优秀,还被提拔为副班长。就在这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受部队教育多年的贾朝彬,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战场,兑现了他保家卫国的誓言。
1979年2月17日,贾朝彬在战斗中冲锋陷阵,先后消灭4名敌人,在左臂负伤的情况下,坚持不下火线;看到一战友受伤,他大喊一声“我去”就冲了上去。他利用地形地貌躲过敌人几次射击,接近战友并进行简单包扎,然后让战友趴在自己的背上向回爬,在接近自己的阵地时,不幸触发地雷英勇牺牲,受伤的战友因他而得救。战斗胜利后,贾朝彬烈士被追授一等功。
消息传来,王秀菊老人悲痛欲绝。在贾朝彬烈士追悼大会上,她却没掉一滴眼泪,坚定地说:“我儿是为国捐躯的,是我们家的光荣,也是我们村、我们县的光荣!”她还向县武装部领导提出要求,让烈士的妹妹接过哥哥的枪,继续上战场!
追悼会第二天,王秀菊就参加生产队劳动。在随后的多年里,她带领家人和邻居为战士们做鞋垫,亲自送到部队。后来,王秀菊的其他几个孩子都能自立了,她还领有政府的优抚金,生活相对宽裕了,她就拿出省下来的钱帮助生活困难的邻里。她为人热心、有威信,主动当起了村里的矛盾调解人,大家大事小事都找她商量。王秀菊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人民政府、武汉军区联合表彰她为双拥模范,她还当选为濮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今年是王秀菊去世三周年,也是我市创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的关键之年,老人的精神激励着大家不懈努力,在创建路上奋勇前行。记者 王同录 通讯员 王树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