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伟左一在介绍黄河滩区的良种水稻
在外人眼里,他是个驰骋商场的成功企业家;在乡亲看来,他是个心系桑梓、乐于奉献的人。1月19日,面对记者采访,王洪伟说,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是他不变的心愿。
王洪伟出生于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高中毕业他就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卖过破烂儿、贩过粮食。只要是能养家糊口的,他都干过,这也让他逐步积累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20世纪80年代的黄河背河洼地稻改工程,让背河洼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稻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市场化的发展,稻米价格下跌、稻农卖稻难等问题也逐步显现。1996年10月,王洪伟投资创建濮阳县徐镇精米加工厂,后发展壮大为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周边稻农签订稻谷回收合同,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确保“订单农户”丰产又丰收,解决了农民卖稻难的实际问题。主业的兴旺也带动了附近养殖业、运输业、稻草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使周边30余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王洪伟还热心公益事业,为带动乡邻走上致富路,2004年,他多方筹资兴办了兴濮培训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培训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在他的创意下,公司还组建了“小红帽技术服务队”,队员统一着装,头戴小红帽,实行分片包村,每天骑电动车奔走于各村各户、田间地头,为农民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解决问题。目前,“小红帽”技术服务队已发展到150人,服务范围涉及两省三市五县的20多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
2015年,王洪伟在濮阳县东南部徐镇镇曹庄、后范寨、董寨等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渠系建筑物13座、平板桥1座、涵管桥10座、进水闸1座,新修硬化渠2296米、硬化路2条共838米,新建蓄水池1座、容量3000立方米,新打机井8眼,栽植柳树1000棵,实施科技推广项目2项,使当地灌溉面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也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10多年来,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累计向公益事业捐助款物总计达150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王庆红)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