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位于市城区黄河路与金堤路交叉口西50米路北的濮阳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内,几十名顾客正穿梭于琳琅满目的货品中挑选货物。记者注意到,偌大的展厅内除了极少数商品属于外地品种,绝大部分都是濮阳本地产品。渠村驴肉、范县大米、南乐县手工挂面、清丰菌菇等,一个个礼盒看起来高端大气。不仅如此,这里还专门设置了濮阳县特产专区、范县台前县特产专区、清丰县特产专区和南乐县特产专区。
“我们挑选了8样产品,花了600多块钱。”一对中年夫妻刚结完账正把货品往车后备厢里塞,丈夫告诉记者,他是濮阳县人,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书,18日一大早就要返回北京,想给北京的亲朋好友带些濮阳特产。听说濮阳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内专卖濮阳本地特产,专门来买些特产带回去。
“这不是想买点濮阳特产送给同事嘛!”正在店内挑选货品的小詹说,他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和同事合租。想着上班后给同事带点礼物回去,就想到买本地特产更有意义。
濮阳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相关负责人张付申介绍,该中心是濮阳市供销合作社依托濮阳星辰制丝有限公司,投资360万元建设,中心采取直接采购的方式,聚合我市各县区及周边省市县的名优特农副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濮阳有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比国内名牌企业的质量差,但很多苦于缺乏好的销售渠道。而市城区很多消费者在和外地人交流时,也希望一站式购买到本地各县区的特产,但长期以来缺乏类似平台。基于此,我们就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为农产品提供一个销售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购买当地特产的平台,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张付申说。
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罗红普表示,市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始终做到“为农、务农、姓农”,从农民群众现实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的“堵点”问题,积极畅通城乡流通。建立濮阳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就是服务“三农”的一项探索。
濮阳特产春节期间销售情况如何呢?濮阳农副产品展销中心一名店员说,销售情况很不错。“这两天因为过了年货购买的高峰期,人少了一点儿。腊月三十前后,每天人都很多,春节过节送礼,送濮阳特产又实惠又亲切,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名店员说,节后前来购买的消费者,则主要以在外地工作的人为主,很多人都是要带到工作地,留作送人的礼物或自己平时享用。本报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