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走进清丰县大屯乡各个村庄,一阵阵廉洁清风扑面而来:廉政文化墙上刷写的廉政建设标语苍劲有力,绘制的廉政漫画生动有趣,展示的廉政人物故事内容新颖、教育意义强……
2021年以来,大屯乡从倡树新风正气、规范农村“三资”、做实“阳光公开”、常态教育提醒、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多向发力,深入推进廉洁乡村建设,让“廉”花绽放在大小村庄,清风正气愈来愈浓,乡村建设越来越美。
立标杆、树新风 让群众学有目标
“咱村的张福林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张九臣常年义务帮助咱们打扫街道、公厕,不能忘了人家。”波里村街道两旁固定的勤廉人物先进事迹版面,每天都会引来不少群众驻足观看学习。
正气树起来,村风才能好起来。为倡树清风正气,大屯乡组织各村党支部深入挖掘本地历届“两委”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孝老敬亲模范、书香门第家庭等各类典型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制版上墙、广播宣传、微信发送等方式,传播正能量,不仅增强了上榜人物及其家庭的荣誉感、自豪感,还带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农村有句俗话:‘偎着啥人学啥人。’勤廉人物先进典型的宣传,大家竞相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东赵楼村党支部书记卢志民说。
严管理、促规范 为“三资”戴好“紧箍”
“以前因为农村‘三资’问题,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告状的多,现在通过排查清理,拉清单、建台账、公开明细、规范合同,不仅为村集体‘三资’戴上了‘紧箍’,还让群众明白了、干部清白了。”店上村党支部书记杜彦彬对乡里开展集体“三资”以案促改感触颇深。
农村“三资”是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大屯乡查疏漏、补短板,围绕2019年以来全县查处的违反农村“三资”管理规定典型案例,全乡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以案促改,引导村级党组织以案促治、以案促建、以案促防、以案促改,堵塞基层腐败漏洞,夯实廉洁乡村建设基础,累计梳理排查出资源管理不到位、资金账目不规范、资产底数不清晰、基层民主监督乏力等4个方面20余项廉洁风险点。
针对存在的问题,该乡指导各村逐一整改、逐一规范、逐一登记到“阳光账本”,确保了“三资”底数公开透明、资金全部纳入“村财乡管”、承包到户的资产资源租赁合同规范,让党员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
答疑惑、促干事 让“公开”服务“民意”
“党务村务公开栏虽然不大,但是却承载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信任。工作做不好不敢公开,群众就会对干部有意见。群众想要了解的没有公开,群众就会产生疑惑。只有努力工作了,公开到位了,群众才会认可你这个干部……”夏固村党支部委员、监委主任和平对抓好党务村务公开有着深刻体会。
党务村务公开栏是干部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反映一个村发展好坏的“晴雨表”。大屯乡紧紧围绕“群众最想了解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最期望干部做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最疑惑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工作思路,对全乡22个村的党务村务公开栏进行了“量身定制”、全面更新。
“党员发展、党费收缴、党员管理、党员教育、村规民约、年度计划、农村‘三资’、‘四个不摘’……”新制作的党务村务公开栏从小事着眼、从细节抓起,不仅有效化解了之前党务村务公开泛化、干部不知道公开什么的问题,还精准回应了群众关切关注,回答了群众疑惑疑虑,增强了公开内容的针对性,提高了党员群众参与党务村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廉洁乡村建设工作中,大屯乡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机制,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监督,催生了一束束廉洁之“花”绽放盛开,让清风正气飘进了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浓浓“清廉”底色。记者 王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