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渠通了,水清了,以后散步、钓鱼都有地儿了。这幸福渠越看越像幸福渠了。”
“可不是咋的,以后再不用担心旱了涝了。一开春,咱这百把亩地就能真的实现旱涝保收了,幸福渠总算实至名归了。”
1月21日,记者赴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村走访时,村民梁洪顺、梁河义一个在幸福渠南岸培土,一个在幸福渠北岸植树,一边忙碌一边望着全线挖通的幸福渠,一唱一和地说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梁洪顺、梁河义都是这河寨村的种粮大户,也是两个有土地情结的老庄稼把式,前者65岁,后者61岁。从2013年开始,随着村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不少土地闲置了起来。他俩看着心疼,一商量,先后流转120多亩土地,互帮互助地种起庄稼来。梁洪顺说,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种庄稼还是比给人家打工划算。虽然辛苦,但自由度高,自主性强。而且,现在国家政策好,种地不仅不用缴公粮,还有补贴。一年忙上麦、秋两季,至少能稳赚一个秋季,种庄稼照样能增收致富。
几年庄稼种下来,两个人都如期圆了小康梦。梁洪顺身高1.83米,身板硬朗、孔武有力,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一点儿也不像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前年秋天,他趁热打铁,在家门口投建了一个红薯粉条厂。梁洪顺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生产队的粉条作坊掌过大勺,后来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种红薯的少了,这门手艺也就搁下了。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原汁原味的红薯粉条开始走俏市场。但掺假的多,鱼龙混杂的多。他就是因为买到了假的红薯粉条,才自己动手,重新拾起了加工粉条的手艺。纯正的红薯粉条真是行情好啊,当年秋季他收入翻倍,比卖红薯强多了。
第二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梁洪顺种了60亩红薯,准备大干一番。不期天不作美,从夏到秋,雨水一场接一场,几乎没停过。庄稼地积水成河,汪洋一片。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地块还好些,种红薯、花生的,全被一米多深的积水淹没。“那些天真不是过的,”梁河义说,“别说我,就连梁洪顺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腰也罗锅了。如果不是镇上给派了4个大马力的潜水泵,先是排到幸福渠里,再排到濮清南渠里,我猜他今天都不见得能直起腰来哩。”
柳屯镇水利站站长刘俊刚说,幸福渠始建于1989年冬季,系第二濮清南干渠支渠。这条渠横穿柳屯镇全境,总长6500米,流经渡母寺、毛岗、这河寨、毛小寨、土岭头、朔村、小集等20多个村庄,承担着沿线两岸25平方公里数万亩耕地旱灌涝排的任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面广,幸福渠30多年未曾疏浚清淤,一度名存实亡。幸福渠濒临现国道342原濮台公路南侧,沿线村庄或经商或办厂的住户临渠建房造桥,要么在地下象征性地埋设三五根劣质水泥细管、薄管,要么直接侵占渠道,弄得一条渠七扭八歪、时断时续的,幸福渠成了臭水沟,蚊蝇成堆,垃圾满目。而如果渠道畅通,不仅梁洪顺、梁河义等种粮大户可顺利实现旱灌涝排,全镇数万亩作物也都能有个好收成。所以,今冬冬闲还没有开始,镇党委、镇政府就把畅通幸福渠列入重要民生工程,科学规划,细致核算,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开动员大会、誓师大会,按照时间节点建立台账,分段分村签订目标任务,明晰责任到户到人。
毛小寨村的情况比较特殊。
幸福渠毛小寨段全长2千米,涵管长1.5千米,大半个村庄220户人家的房屋或围墙建在渠上。新的幸福渠规划宽19米、深4.5米,底宽3米,涵管统一标准直径为2米。这意味着毛小寨村1.5千米长的水泥地面要凿开,所有建筑物要拆除,全部换成新涵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在提前进行公示、公告、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柳屯镇党委书记陈宝丰、镇长李锋、党委副书记张相助、副镇长张永革等兵分数路,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街串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手拉手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挨门逐户做大家的思想工作。“镇领导苦口婆心不用说了,”毛小寨村村民刘泰允说,“俺村干部也用心良苦。他啥都大包大揽了,弄得咱想拖后腿都拖不成啊。”
因为渠道属公共水利设施,部分私搭乱建的猪圈、鸡棚属违章建筑,这些是明文规定没有经济赔偿的。不仅没赔偿,自家拆除了,还得自家凿开地面更换涵管,这一拆一凿,再一换一埋,里外都花钱,损失大了去了。刘泰允家的路面建在渠道上,要更换24米涵管,需花费4.5万元。他原本觉得反正不是他一家,反正“法不责众”,损失可以不计,更换涵管的钱不让自家出就好,所以想坐等观望,拖几天看看情况再说。毛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叫刘章鹏,是个雷厉风行、凡事争先的年轻干部。他找到刘泰允说:“泰允,你要是真出不起这个钱,我就给你垫上。”他可不是光嘴上说说,而是有备而来,当即就通过微信转账转过来了5万元。
刘泰允搞建筑出身,常年承包土建工程,哪是真差这个钱?见刘章鹏动了真格的,他也没心思坐等观望了,第二天就买来涵管铺上了。“我可没要他的钱,”刘泰允划拉开手机,笑呵呵地说,“恁看看这记录,我拒收。省得叫人家小瞧了咱。”
刘泰允的涵管铺上了,左邻右舍的涵管也跟着铺上了。毛小寨村的涵管铺通了,土岭头村、小集村的涵管也铺通了。一条拥堵不堪的渠,眼看着通畅顺溜起来了。
从破土动工到全线竣工,幸福渠畅通工程历时50天。50天里,柳屯镇干部群众变冬闲为冬忙,日夜奋战在渠道两岸:搬迁4000伏高压电设施1处、高压线1000米,挪移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管线2.6万米,切割水泥地面2.6万平方米,拆除厂棚28座、围墙3500米,拆除危桥11座,更换涵管2600米,清理土方18.5万立方米……正因为工程浩繁、任务艰巨、骨头难啃,整个工地才愈显热火朝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陈宝丰说,“我们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修通幸福渠,就是为了彻底改变群众靠天吃饭的命运,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一年四季水清岸绿。把这条渠真正修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变成名副其实的幸福渠,是我们党委、政府兴修水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条多年未曾顺顺当当流过的幸福渠,终于在1月21日焕然一新,清清亮亮地流淌起来,向虎年春节献出了一份厚礼。通水当日,沿线百姓自发地站满两岸,额手称庆,一片欢声笑语。这河寨村、枣科村、土岭头村等村的干部群众展开一面面锦旗,一行行大字写得分明。这面旗上写的是“根治河堵 治水兴农”,那面旗上写的是“兴修水利 契合民望”!
风卷锦旗如画,干群鱼水情深。记者 刘文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