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贴春联 吃饺子 走娘家
要过年了 大家怀念的那些年味儿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21 07:24:32   

临近春节,街头巷尾的过年气氛越来越浓了。说起过年,每个人心中的年味儿都不一样。记者采访我市部分市民,听听他们的年味儿都是什么。

贴好春联  挂上灯笼

年味儿就有了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是李女士最开心的时候,她会在这天和妈妈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弄完这一切农历新年也快到了,家里到处都是飘散着年味儿。

把茶几收拾干净,摆放分类好对联、福字、联花等,再找出胶布,擦拭干净墙壁和门面,一年一度的贴春联就开始了。这是从小到大,李女士都会和妈妈一起做的事情。

“再往上一点儿”“撕好的胶布递给我”“你慢点儿别摔倒了”……贴春联的时候,这些话回荡在李女士家的院子里。每次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即使是这样,母女俩依然很开心。

春联贴好了,门口挂灯笼是全家齐上阵的一项工作。爸爸负责上梯子,李女士负责扶住梯子,妈妈负责递灯笼、确认通电。挂灯笼和贴春联一样热闹,确定两侧的灯笼高低是否一样、图案朝向是否一样、通电是否正常等等。最后,打开开关,灯笼都亮了。

看着满院彩色的春联、门口高挂的红灯笼,李女士觉得这就是春节了,这就是她眼中的年味儿。

除夕晚上的那碗饺子

就是过年的味道

年夜饭是农历新年必不可少的。市民王先生觉得自己家的年夜饭最简单,就是一碗饺子,但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吃了晚上那顿饺子,这个年就到了,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王先生从记事起,就记得每年除夕下午母亲就在不停地包饺子。上大学、在外地工作,王先生每年在家的时间越来越短,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也格外珍惜每年和妈妈一起包饺子的时间。母子俩一边包饺子,一边聊着家常,笑语间饺子就包完了。

等到晚上,妈妈开火上锅,等水开后下饺子,然后一人一碗饺子,年夜饭就这样开始了。碗里的饺子吃完了,年夜饭也就吃完了。

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年夜饭他家还是一碗饺子,还是妈妈调的熟悉馅料,是他只有在家才能吃到的味道。“这就是我家的年夜饭,带有妈妈味道的年味儿”。

回家路上父亲的电话

是团圆的年味

“到哪儿了,还有多长时间到家啊”“就等你了”“我去门口迎迎你”……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是王女士和妹妹回娘家的日子,这是一年中最团圆的日子,也是爸爸电话最忙的时候。

王女士姐弟三人都生活在濮阳,父母居住在清丰老家,平时每周兄妹三人都会轮流回家看望父母。因为各自的工作和孩子的学习,只有中秋节和春节的时候,全家老小才能全部聚齐。每年的除夕,王女士和妹妹都会按照传统习俗,各自在婆婆家过年。到正月初二,再一起回娘家。

这一天的早上,王女士早早地起来收拾,希望可以早些出发回娘家。即便这样,在路上王女士还是会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问什么时候到家。去年,王女士到家了,妹妹还没到,就看到父亲拨通了电话,同样是问什么时候到家。得知马上到了以后,父亲就穿上羽绒服下楼去了。母亲在厨房看到后,摇摇头说:“你爸一早上看了好几次表了,手里一直拿着手机,嘴里说着你们什么时候到。”

一家人都到齐了,父亲不再频繁看表了,手机放在桌子上也顾不上碰了。他一会儿陪着孩子们玩,一会儿去帮老伴儿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记者 李娇  王蓉蓉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