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2月,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两年多来,我市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从今天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
在路口,手举小红旗,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在社区,清理楼道小广告,慰问困难家庭;在乡村,关爱留守儿童,陪伴失独老人……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投身做公益,在濮阳已蔚然成风。
2016年11月,我市开始推广使用全国志愿者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人数在全省遥遥领先。目前,注册总人数76.94万余人,其中实名注册人数70.89万余人。在城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30万人,平均每3名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注册为志愿者。他们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了1400万小时。
典型涌现结硕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志愿者虽然默默无闻,但真诚的行动换来了一项项荣誉,不断为濮阳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中央文明办4次在我市举行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我市5次在全国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全国全民敬业行动现场会、全国道德模范现场会等先后在我市召开。
我市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确定为全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被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盟城社区被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爱周六”志愿服务项目被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老李热线”、市行政服务中心被表彰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宋丽萍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首批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宋亚萍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韦德华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丰富活动促创建
荣誉的背后,是点点滴滴的努力,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今,“文明使者”遍布龙都,已经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
“双报到双服务”建设幸福社区。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共建社区,185个市直单位党组织与77个社区建立共建关系,12953名市直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分别组建清洁家园、环卫行动、文化惠民、科普知识、卫生保健、便民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56支。
品牌志愿活动巩固创建成果。市社区文明巡防志愿服务队骑自行车到社区巡逻。“爱周六”志愿者每月第一个周六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每天交通高峰期,市文明交通志愿者到主要交通路口执勤。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不少活动已成为品牌项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社区“邻里守望”帮扶弱势群体。广大志愿者和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结对,定期开展身心健康、看望慰问、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有7500余名空巢老人、1080余名残疾人、5000余名农民工子女、2.3万余名留守儿童得到了经常性的关爱帮扶。
“全民公益日”主题活动成常态。我市确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为“全民公益日”。坚持每月一个活动主题,谋划36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180个选择性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我市已组织全民公益活动28次,做到了月月有专题、周周有活动。
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展风采。在多次全国、全省性的大型活动中,志愿者以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各地参会、参赛人员的高度评价。目前,第十二届豫商大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志愿服务活动正在紧张筹备中。同时,志愿者结合节日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慰问、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方式探索实施微公益。在全省率先推出“友善墙”“心愿墙”“爱心小屋”等公益服务项目,为更多善人善心、善行善举搭建了平台。这些微公益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小善带动大德、微爱汇聚大爱,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内心充满温暖。
创新机制提水平
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离不开体制机制作保障。近年来,我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道德建设高地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组织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任志愿服务领导协调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政委;在河南省率先注册成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逐步健全县(区、市直)、乡(镇、办)、村(社区)志愿服务协调组织,组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民间组织四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四纵四横”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使志愿服务工作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形成全方位覆盖。
夯实基层基础。筹集资金近千万元,高标准建设市、县区11个志愿服务总站和200余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形成了网格化全覆盖的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在全省率先研发志愿服务网、志愿服务注册记录系统;率先加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注册记录的信息化、科学化。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制度,逐步健全经常性招募与应急性招募相结合、社会化招募和组织化招募并举的招募机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新模式,推行志愿服务星级管理制度;强化志愿服务在各级各类文明创建中的刚性约束作用,促进各级各类文明创建单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层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增强造血功能。积极联系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在濮阳设立全国首家“志愿濮阳”专项基金,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同名义面向全国公开募集资金,支持我市志愿服务发展壮大,进一步深化项目化运作机制,打造一批高品质志愿服务品牌。
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市将坚持不懈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努力建设具有濮阳特色的全国“志愿之城”,真正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记者 王志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