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冬日的寒意中弥漫着春节临近的气息。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柳屯巡线班在清晨7时50分便已整装待发。班长刘爱辉站在队伍前,声音坚定而洪亮地安排着一天的任务,确保每名队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
散会前,刘爱辉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最近天气有些回暖,但这并不意味可以放松警惕。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不容许任何安全隐患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团队成员的责任感。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迅速换上工作服,拿起各自的工具,登上了那辆见证了无数个巡检日的皮卡车。车辆缓缓启动,向着目的地——柳屯配气站濮柳377管线驶去。随着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队员们的心情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们深知前方的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气安全。
微风轻轻拂过,尽管不算凛冽,但在户外长时间工作后,寒冷的感觉还是会渗透每一个毛孔。巡线员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检查管道周围的环境,使用精密仪器检测是否有气体泄漏,查看地面是否出现异常隆起或塌陷,麦苗是否因地下隐患而枯黄。这些看似平凡的动作背后,是巡线员对每一寸管线如珍宝般的守护。
上午9时20分,当队伍行至柳屯镇陈庄村后的麦田时,经验丰富的刘爱辉敏锐地发现了麦苗枯黄的现象。经过细致的区域检测,气体报警仪发出轻微的警报声,这表明地下可能存在管线穿孔隐患。刘爱辉立即通过手机上的定位软件和“数智产销”远程报送系统向大队报告情况,请求技术支持,并着手准备现场整改。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刘爱辉显得从容不迫:“埋地天然气管线已经高效运行了30余年,防腐层老化破损是常见现象。只要我们保持严谨的态度,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就能杜绝重大泄漏事故。”
中午时分,巡线队来到了柳屯镇七娘寨村的蔬菜大棚基地。这里一片繁忙景象,菜农正忙着采摘橄榄菜送往市场。巡线员利用手持甲烷遥测仪对安装在蔬菜大棚内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监测,更换了部分报警装置的电池,确保其正常工作。其间,他们还主动帮助菜农将蔬菜装车,并一再叮嘱不要堵塞大棚通风口。
午后,阳光洒在金堤河段630天然气管线上,刘爱辉指挥无人机操作员进行了一次空中巡检。随后,他们在河边找到了一处避风的地方,拿出随身携带的保温饭盒,简单地解决了午餐。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笑声回荡在这片空旷的河滩上。“等忙完这段时间,我一定请弟兄们吃顿大餐。”刘爱辉笑着说道。
下午的工作继续推进,当队伍穿过一片树林时,刘爱辉发现地面有轻微异样。他立刻停下脚步,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并用专业仪器反复检测。作为管道的“医生”,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设备为管线“诊断病情”。幸运的是,这次只是虚惊一场,可能是附近小动物活动的结果。确认无误后,刘爱辉松了一口气,继续带领队伍前行。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归来的巡线车。一天的巡线任务顺利完成,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车上。然而,对于班长刘爱辉来说,他的工作还未结束。他翻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记录下了今天的工作内容:徒步巡线27.8公里,发现并处理了7个异常问题,在管道附近张贴了148份禁止燃放鞭炮告知书和风险告知书。回到单位,刘爱辉查看了当天的天然气集输数据,显示该厂已安全输送了9.6万立方米采油厂伴生气、22万立方米自产气、278万立方米榆济管道来气。看到这些数据,他感到由衷的欣慰。“一天的徒步巡线确实很累,但我们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让用户能够过上一个安全、温暖、祥和的新年。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刘爱辉说。
据了解,在该厂像刘爱辉这样的巡线班共有3个,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步伐丈量着367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网,守护着这条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大动脉安全畅通运行。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默默工作的巡线员成了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保障了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一个温暖的节日。他们的故事,是新春佳节中最温暖的一抹色彩。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范永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