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网络中国节 > 网络中国节·春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龙都年节溢满文化味儿
——春节假期濮阳文旅市场扫描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2-18 07:13: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

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逛非遗集市、看新春大展、品传统年俗、寻龙乡历史……甲辰龙年春节,龙都大地升腾浓浓年味儿。记者在春节期间采访发现,团聚、拜年、给长辈晚辈发红包固然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文旅”二字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过年外出游玩时,越来越注重“文化味儿”。

文化游成春节旅游主要形态

2月14日上午11时,戚城文物景区内,处处可见游玩的市民。位于东门口的古戉美术馆,小小空间内竟有近百位市民在这里参观打卡。这个春节,古戉美术馆举办“过年啦”新春美术展,展出100多幅濮阳画家创作的国画、油画。“这里已成为市民新的打卡地,每天来看画展的人很多。”古戉美术馆馆长房红君说,假期他仅在大年初一、初二休息,其他时间美术馆均处于开放状态。

“今年不是龙年嘛,我们全家人都来看看‘中华第一龙’,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在戚城文物景区历史陈列馆前,正排队等待观看“中华第一龙”的冯先生对记者说。记者当天在这里看到,除了在景区内休闲游玩,到历史陈列馆看“中华第一龙”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景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春节是历史陈列馆接待游客最多的一个春节,主要原因就是今年是龙年,很多人想方设法“寻龙”,而濮阳作为“中华第一龙”发现地,人们当然不会错过。

除了在戚城文物景区看“龙”,更多市民还涌入了市博物馆看“龙”。“市博物馆自正月初三开馆到现在,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参观者,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人最多。”2月14日下午,市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记者当天在市博物馆看到,这里“龙元素”很多,既有“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又有“生生不息——龙的历程图片展”,既有“龙年贺岁——甲辰龙年迎春图片展”,更有历史文物展厅内摆塑的“中华第一龙”。此外,民俗展、汉字楼青少年学习体验课等,都受到市民欢迎。

2月15日上午11时,位于清丰县双庙乡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也迎来人流高峰。记者在纪念馆内看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并不为过。“我是清丰县柳格乡的,过年了,就带着孩子来这里看看,让孩子了解一下濮阳的革命历史,感受一下红色文化。”一名带着俩孩子的女士对记者说。而在纪念馆外,几名身穿革命时代红军服装的人,正在为游客表演红色节目,一问才知道,他们来自市城区“戚城放歌”艺术团,之所以在这里表演,就是想弘扬、宣传濮阳的红色文化。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南乐县仓颉庙会、范县郑板桥纪念馆、濮阳县澶渊之盟纪念馆、台前县将军渡景区、华龙区东北庄杂技小镇等,每天也都是人山人海,文化游已成为现在旅游的重要形态,人们在旅游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文化项目成景区吸引游客的主打招牌

2月14日下午,位于市城区开州路与中原路交叉口北的水秀街人头攒动。人们在这里尽情品尝各种美食的同时,主要还是奔着杂技等文化项目而来。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13日开始,2024濮阳市新年演出季主题活动在濮阳杂技文化产业园举行,内容包括传统国潮巡游、濮阳市新年促消费文化节、20余场《水秀》展演、明星演唱会、豫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能够在逛街的同时免费看杂技、听豫剧,游客当然纷至沓来。

和水秀街一样,春节期间的戚城文物景区,也是文化味儿十足。“龙行古邑·欣临戚景”大型游园活动、“龙都·龙年·龙文化”艺术展、“穿越古今·纵情六艺”沉浸式国学体验活动、“古邑传说”之戚城遗址考古成果展、“龙年吉祥”2024新春艺术展、“悦美戚城”汉服打卡活动,以及龙的谚语、故事、成语等有奖竞答、微拍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春节期间,濮阳县龙挥金堤景区为吸引游客,天天文化表演不断。梅花桩舞狮、舞火龙、打铁花,巡游情景剧《西游归来》《状元来了》,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李白玩穿越,以及变脸、喷火、大马戏、杂技、豫剧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濮阳县赚足了人气。

同样热闹的场景,还出现在范县板桥古镇。记者春节期间在这里看到,舞火龙、水上打铁花、社火巡演闹元宵、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大头娃娃、赶毛驴、锣鼓队等传统民俗演出,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据介绍,为让全县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范县有关部门共安排了十大群众文旅体活动,无论是板桥灯会还是戏曲表演,无论是非遗集市还是民俗展演,无不依托于范县厚重的人文历史。

和濮阳县、范县一样,和龙挥金堤、板桥小镇、水秀等景区一样,春节期间,我市各县区、各景区都将文化项目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招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游玩项目。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全市所有县区、景区,共策划推出了近百项文旅活动。丰富的“文旅大餐”,在为市民营造了浓浓的传统年味儿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文旅正为市民带来更多幸福体验

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而今,在文旅热的推动下,各县区、各景区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旅游、娱乐结合在一起,正为濮阳市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今年58岁的陆先生,在濮阳已生活35年。他说,把时间推到10年前,濮阳人节假日旅游,多是逛逛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戚城文物景区等公园,公园内以不动的“景”和儿童游乐项目为主。而这些年,尤其是2023年以来,一到节假日,各个景区都铆足劲儿,推出各种沉浸式文化娱乐体验项目。如澶渊之盟纪念馆、戚城文物景区、市博物馆等,都想方设法推出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活动,给游客带来了很好的体验。濮水小镇、板桥古镇、濮阳杂技文化产业园、东北庄杂技小镇等景区,更是利用独特优势,全年都在开展沉浸式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活动,真正让濮阳人的假日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有人观察到,目前濮阳的景区虽然热闹,但吸引、带动外地游客的能力依然不强,在濮阳旅游的主要还是本地人。对此,陆先生认为:“能将本地人的假日生活安排得尽可能丰富一点儿,不得不说也是濮阳文旅的进步。”

当然,和很多城市相比,濮阳文旅无论是体量还是质量,都偏小偏弱,但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一直进步。濮阳文旅今后如何发力?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民说了三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创新性发展,要紧扣文化主题主线,锚定核心文旅资源,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培育文旅新型业态,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二是必须突出特色文化,注重创意性表达,把特色文化与现代手段、理念结合起来,进行时尚化、现代化、沉浸式的设计和表达,用一个个“好故事”“好产品”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三是必须坚持高位推动,注重一体化实施。要坚持系统理念,统筹兼顾、部门协同、整体推进,一体策划、一体部署、一体实施,形成合力,助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2024年我市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围绕中华龙源地、刘邓南下地、雄安补源地、世界杂技城、中国宜居城和中原石化城等彰显濮阳底蕴的文旅资源,聚焦文旅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主动顺应文旅消费市场新趋势,完善配套设施,整合旅游线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旅消费新场景,积极培育文创开发、研学旅行等消费新热点。

政府有决心,百姓有信心。相信,随着文旅文创融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今后我们在欢度春节等其他假日时,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游玩选择、更好的节日体验。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