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网络中国节 > 清明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平地起山龙形初现 龙山将成休闲好去处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大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8-17 07:55:28   
    对于不少市民来说,清明节三天假期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机。4月6日,记者在濮水公园看到,园内不高的人造山上站满了游玩的市民,同时仍有不少人沿着山体上的台阶向上攀登。濮阳市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出门见个土坡都难”,这代表了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对山的渴望。濮阳人对山更是渴望。“听说咱濮阳又造了一座山,只知道在北面,具体位置摸不清。”“龙山现在咋样,能去玩不?”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昨日对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内这座被称为“龙山”的人造山体进行了探访。
 
    位置一路向北   关于龙山的具体位置,不少市民表示“摸不清”,只知道在北面。根据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整体规划,市引黄灌溉调节水库(以下简称“水库”)开挖土方约1800万立方米,在水库北侧濮范高速以南规划一座人造山体林地。堆山体位于张仪路、澶州大街、京开大道和濮范高速之间,总体东西向展布。堆山区域东西长约6400米,南北宽230~340米,占地约3000亩,设计堆山高度20~45米。人造山体与水库开挖同时施工,水库工程开挖土料直接运至堆山区,然后进行碾轧、夯实,堆筑成山体。
    从市中心城区出发,沿开州路、金堤路等南北通道一路向北,便能抵达龙山。车过绿城路,没有了高楼大厦的遮掩,山体部分轮廓就会展现在眼前。    现状龙形初现 
    从开州路桥上远远望去,一条蜿蜒的龙形山体已隐约可见。自西向东,山势高低起伏,大有一直向东绵延不绝的气势。 
    本以为还未建成的龙山会荒凉不堪,但站在龙山脚下,它的真实面貌让人非常欣喜:荒凉的山体表面被林木遮盖,已经显现出片片绿色。从数据上说,山并不高,最高的山顶距离地面约40米,但站在山脚下的游人仍然不得不抬头仰望。“听着三四十米不高,那也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了。”有市民说。 
    沿供施工车辆行驶的土路上山,记者不时会被隐藏其间的景色惊艳到:柳树已经在春风的抚摸中吐出绿叶,枝叶随风飞舞;茵茵绿色间,两排粉红色的碧桃花竞相开放,时而还出现几株莹白的桃花。登上山顶,山的北侧是车辆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向南看则隐约可见东湖的一池碧水,山水之间是平整的农田,碧如翡翠的麦苗昭示着未来的丰收,一片开着白色花朵的桃林点缀其间。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登高望远,一种心旷神怡又豪迈万丈的心绪跃上心头。 
    在山间土路上,记者偶遇两名骑行的市民。一名市民告诉记者,自从龙山修建以来,他们经常结伴骑行到此,见证了龙山的发展变化。“这里空气好,人也不多,趁着天气不错,锻炼锻炼身体。”他笑着说。由于山路略陡,他们不得不推车上山。“这个山建得好,旁边还有湖,有山有水才叫美呢。这里山顶上也很宽,能骑车,以后我们又有了新去处!”另一名市民感慨道。不一会儿,他们登到山顶,沿着山上的小路向东骑行而去。 
    龙山形态并非像堤坝一样刀劈斧砍般死板,而是高低起伏,蜿蜒不绝。从记者所在的山顶向东望去,隐约能看到其他三四个山头。在山体南北两侧,挖土机忙着挖树坑,工作人员正在种植林木。“那些已经发芽有绿叶的树是去年栽种的,今年新种的树木得过段时间才能发芽。过几年,龙山就会变一个模样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据介绍,自开州路向东,龙山堆山区共完成整形山段2800多米,已完成绿化段长约2000米,其他山段整形工作将随水库剩余土方开挖等后续工作同时进行,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工作内容。   意义能看能用 
    濮阳市为生态园林突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体作为城市的绿脉,是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水库和山体之间区域布置城区,这样就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理念的“山、城、水、林”格局,增强了城市灵韵、律动的意念,提高了城市品位,美化了城市生态环境。 
    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有山即是景”。待绿化完成后,整个堆山区将形成一道高耸的生态防护林带,葱郁的山体将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使市民不出远门既能看得见青山,又能望得见绿水,届时肯定会是一个不错的休闲之处。除了提升城市景观,龙山还有防止扬尘由北进入市区、隔挡高速公路噪音的实用功能。 
    如果说水库建设为濮阳平添了一条蜿蜒的清水走廊,那么长达6400米的堆山体则将为濮阳带来一道绵延不绝的生态林带。清水长廊和生态林带的有机结合,成为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建设给市民带来的“生态大礼包”。它们必将为打造灵韵濮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