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网络中国节 > 清明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身在油田心在思念家乡先人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大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4-07 08:41:45   
    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有着不同的习俗。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寄托着对家乡和先人的思念。    吴顺发:七年来第一次清明节回家    4月4日一大早,吴顺发就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载着父母,回山东老家给爷爷奶奶上坟去了。吴顺发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农村,离濮阳并不远,但从2008年国家设立第一个清明假期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在清明节假日回家。    “以前都没法回去啊!”谈起为啥以前清明节不回老家,吴顺发感叹道。他介绍,自己在钻井公司工作,从2006年起就随井队到了外部市场,这几年转战江苏、四川、新疆等地,每年清明节都是在井队上度过。不要说是清明节,就算是春节这样更重大的节日,他也没有回来过。    吴顺发介绍,钻井队实行的是倒班制,他们井队是三个月回家休息一次。只要有活,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恶劣天气,井队一开工就不会停。所以,石油工人们都知道,在前线干活,就不要分什么周末、假日。    前些年,吴顺发所在的井队工作量充足,一年四季有活干。去年下半年以后,受国内大环境影响,石油行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无论是中原油田内部,还是新疆、陕北等地,钻井队的工作量都严重不足,不光他们钻井队,很多其他钻井队目前也没有活干。井队除了少数几个人留在那里维护设备外,其他的都在家休息。而这,也给吴顺发提供了难得的清明节回老家祭扫的机会。父母提前就告诉他,今年要一起回山东老家上坟。    王洋:第一次独自回家祭扫    今年27岁的王洋是油田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年清明节对于王洋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回老家祭扫,而且背负着父母对老家亲人的思念。    王洋的老家在台前县,开车回去仅需一个小时的路程。然而,这却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回老家。王洋说,本来说好是一家人一起回去给先人烧纸的,但母亲生病了,父亲需要在家照顾她,他这才独自回老家。带着父母准备好的纸钱和元宝,4月5日清早,王洋开着车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虽然从小在油田长大,但对于回老家的路王洋并不陌生。每年,他都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回去两三次,有时是看望老家的亲戚,有时则是回老家祭祀祖先。“一个人回老家烧纸,除了有点紧张之外,更多了一些使命感。”王洋说。过了台前县城没多远就到了进村的路口,刚到村头,王洋就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背着一袋袋冥币向坟地走去。    王洋首先要去看望老家的长辈。“孩子长大了,能替你爹妈分忧了。”看到王洋独自到来,老家的长辈们纷纷夸赞他。看过了老家的亲友,王洋在亲戚的陪同下一起到了自家坟地。用木棍画个圈,摆上供品和黄纸,对着坟头磕几个响头,一系列程序做完之后,王洋就开始烧纸了。屡屡青烟在风中摆动,远处传来其他祭祀者的哭声。虽然王洋并不记得姥爷和姥姥的模样,但关于两位老人的故事,母亲对他说过不少。想到这些,王洋不由得流出了眼泪。    回家的时候少了些风,却多了些惆怅。一路的奔波,似乎让这个尚未经历过太多挫折的年轻人成熟了许多。    吴月兰:用回忆的方式祭奠老伴    “妈,清明节到了。按照习俗,买点纸钱给爸爸烧点儿?”清明节前,在油田公共事业管理处工作的李建辉向母亲吴月兰问询。    “电视上都不提倡烧纸钱的习俗了,你爸爸又远在江苏,咱以后也不烧。”吴月兰看着小儿子,思绪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和老伴在一起的岁月。    吴月兰的老家在江苏泗阳县农村。52年前,21岁的她嫁给了石油工人李厚池。当时,李厚池远在新疆克拉玛依工作,但老家离吴月兰家不远。1955年7月,17岁的李厚池穿上军装当了一名卫生兵。4年后,转业的李厚池和战友一起被分配到新疆克尔玛依油田参加石油会战。1962年,李厚池回到泗阳县探亲,两人谈起了恋爱,并在一个月后结婚。    婚后4个月,吴月兰踏上去新疆克尔玛依油田的火车。和大多数油田职工家属一样,她被安排到油田生产服务的岗位。日子虽然艰苦,但两人互相照顾,过得倒也有滋有味。1975年6月,李厚池到江汉油田油建公司供应站任生产组组长,吴月兰则在家照顾孩子。1977年4月,单位安排吴月兰到江汉油田下属的家属服务队工作。    中原油田会战开始后,夫妻俩又来到中原油田。1988年,李厚池在中原油田油建公司供应站退休。2012年9月22日,李厚池因心脏病突发在回乡探亲时去世。吴月兰抱着李厚池,执意想将他从江苏拉回中原油田,她想让他永远陪在自己身边。亲人们苦劝:“事已至此,入土为安吧!”吴月兰泪眼婆娑:“罢了,厚池在油田干了一辈子,到头来也该留在故乡,就让他落叶归根吧……”    清明节,李建辉握着母亲的手,用回忆的方式寄托着对父亲的哀思。吴月兰对他说:“因为你爸,我也在石油行业干了一辈子。你爸以前常说‘走进石油门,当好石油人’这句话,你这辈子也要牢记在心里!”    钱新英:清明节追思挚爱奶奶    每当清明节,在油田工作的钱新英都会想起奶奶。以前,奶奶总会在清明节这天煮上一锅白鸡蛋,然后给每个上学的孩子用柳枝勒几个老鸹窝、拧几个鼻牛,还不忘在门口插上几枝嫩绿的柳条。儿时,清明节带给钱新英的,总是喜庆和欢乐。    钱新英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她渐渐懂得清明节是祭祀已故亲人的节日。这一天,出嫁的姑娘总是带着供品、提着纸钱祭祀亡灵,她曾经在上学的路上听到远处传来的哭号声。那时,村里一位年长的奶奶总是开她的玩笑:“等你出嫁了,可别忘了给你奶奶多带些供品、多烧些纸钱,到时可别忘了多掉几滴眼泪呀!”钱新英从小跟随奶奶,最不喜欢听到对奶奶不利的话,所以她就狠狠地白了那个老人一眼,大声回敬道:“我奶奶才不会死呢,她会陪我一辈子!”    今年清明节,爸妈不在家,钱新英与爱人、妹妹一起回家给奶奶上坟。听到别家上坟的人有哭声,老公对钱女士说:“咱不哭,要让奶奶知道咱生活得幸福,让奶奶听到咱快乐的笑声,这样奶奶才会更安详。”各式各样的供品摆在坟前,花花绿绿的纸钱烧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翻飞,钱女士仿佛看到了奶奶正端坐在袅袅的轻烟中微笑地看着他们,仿佛感受到了奶奶在享受孙女们的孝心和亲情。钱女士在心中许诺:“奶奶,明年清明我还会来看您!”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