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孙炳文:革命锐志留佳话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4 08:13:01   

在四川宜宾这座长江边的城市里,人们说起英烈,总会想到朱德和孙炳文,他们的友谊也在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1885年,孙炳文出生在南溪城郊魏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穷的他,一直靠亲戚资助读书,所以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1908年,孙炳文考入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的前身)。在校期间,孙炳文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

在革命信念的驱使下,孙炳文以笔为矛,致力于国民革命。他经常出席同盟会的各种会议,撰写宣言、文件和来往函电,积极开展活动。在南北议和革命失败后,孙炳文被推任《民国日报》总编辑。他的文章犀利深刻。后来,因撰文痛斥袁世凯篡国复辟的罪行,孙炳文遭到北洋政府通缉,带着妻子返回老家南溪。

回南溪后,孙炳文抱着“读书救国,教育兴邦”的想法,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1917年,孙炳文经人介绍和时任滇军将领的朱德相识,两人因彼此理想相同,成为莫逆之交。1918年,孙炳文投笔从戎,应邀到朱德旅部协理军政事务。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孙炳文与朱德共同组织了学习小组,阅读进步书籍,他们深感依靠军阀振兴不了国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当时已经离开军队的孙炳文听闻后,萌生了出国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想法。

1922年9月,孙炳文与朱德一同登上邮轮,从上海前往法国巴黎。10月下旬,两人在柏林当面向周恩来陈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周恩来深为感动,介绍和帮助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孙炳文的政治生命开始了新的起点。

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革命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号召旅欧党员回国参加革命。孙炳文于同年秋回国,先到北京,年底到革命的中心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教授。

1926年6月,孙炳文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与周恩来、郭沫若、邓演达等人交往密切。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他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一方面负责领导粤、桂及闽南工作,另一方面负责筹备经费、枪械、医药和补充战斗人员。

1927年春,蒋介石加快反共步伐,阴谋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6日,孙炳文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对此予以揭露。4月16日,孙炳文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汉工作时,因叛徒告密被逮捕。敌人对孙炳文诱以高官厚禄,遭到他的痛斥和严词拒绝。4月20日,孙炳文在上海龙华被敌人杀害,年仅42岁。

孙炳文遇难后,朱德十分悲痛。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期间,朱德亲自撰文纪念孙炳文,称赞他是革命意志坚强“无产阶级的战士”。

“对敌人是疾恶如仇,有灭此朝食之概;对同志是关怀备至,情同手足之感。”孙炳文坚定的革命意志与高尚的品格,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南溪区的红色旅游规划中,孙炳文纪念馆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竣工,届时将与朱德旧居陈列馆、朱德纪念馆等一同供游客瞻仰。

据新华社成都4月27日电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