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网络媒体“走转改” > 濮阳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网络媒体走转改】春风吹拂新时代 龙都欢庆幸福年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22 06:21:17   

0-4s.jpg

2月18日,游客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班家耕读小镇游玩。春节期间,我市各特色小镇成了广大市民和游客青睐的地方,大家在各小镇赏美景、品美食,尽情享受假期欢乐时光。僧少琴摄

0-3s.jpg

2月16日,我市一家庭在龙城广场拍摄全家福。春节期间,天气晴好,阳光明媚,广大市民纷纷走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僧少琴摄

0-5s.jpg

2月18日,开发区花西村的农民秧歌队欢聚该村文化广场,为村民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僧少琴摄

“南北组合”过大年

“公婆做了家乡的红烧武昌鱼、粉蒸肉,爸妈带来了炸酥肉、炸丸子。今年的年夜饭不仅让我们吃出了美味、吃出了热闹,还吃出了团圆、吃出了亲情,真是开心极了。”2月20日中午,家住市城区紫东花园小区的郭晓琪女士喜滋滋地说。

郭晓琪和丈夫刘志军是郑州大学的同学,郭晓琪老家在台前县,刘志军老家在武汉。毕业后,两人落户濮阳,并与去年8月结婚。然而,随着春节的到来,“回谁家过年”成了一个令他们十分纠结的问题。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我俩从小到大都是在爸妈身边过年。抛下爸妈,谁都会不习惯,谁都会舍不得。于是,我们打算,干脆把4位老人接到濮阳一起过年。这样不仅解了思念之苦,还能让春节过得更热闹,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以后生活起来更融洽。”郭晓琪表示。

当他们把这个“万全之策”告诉4位老人时,双方父母竟然都乐意地接受了。“农历腊月二十九中午,我们一家6口人终于聚在了一起。虽然武汉和濮阳口味差别很大,语言和文化也有区别,但老人们却找到了差异的乐趣,这也打消了我们担心老人们初来乍到不适应的顾虑。”郭晓琪说,“为了准备年夜饭,老人们吃过午饭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拿手菜肴。最后,一道道不同风味的菜肴摆满了一大桌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乐呵着,那感觉别提多棒了。”

紧接着,从大年初一开始,郭晓琪夫妇带着老人们在市里走走,到周边逛逛,或者凑一桌打麻将、玩扑克,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不亦乐乎。“看起来,我们这‘南北组合’过大年的方式挺成功。为了增添新的乐趣,以后我们还打算一起外出旅游过年,现在想想都觉得有趣!”郭晓琪充满期待地说。(记者 李振涛)

0-7s.jpg

华龙区岳村镇东北庄村建业大集古镇每天人流如织。2月20日,该处举行的结婚拜天地民俗表演深受游客青睐。贺德敬摄

0-8s.jpg

为丰富群众节日生活,2月20日,濮阳县柳屯镇柴村、陈村、于家村、七娘寨村联合举办了斗羊比赛,吸引了众多群众前往观看。高崟人摄

刘德义的“得意”年

“我今年过年最忙活,也最高兴。我的徒弟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有的找到了好工作,有的结婚成家生子,有的拿了杂技比赛大奖,有的当上了杂技团团长,还有的上了今年的央视春晚……你说,还有啥比这些让我更开心的呢。”2月21日,在华龙区岳村镇东北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63岁的刘德义边说边兴奋地拿出手机,让记者看他的徒弟们发来的拜年信息。刘德义说,从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他的手机短信不断、电话响个不停。通过手机给他拜年的徒弟在100人以上;从除夕到正月初六,有20余名回家过年的徒弟登门给他拜年。

“平时徒弟们在国内外演出太忙,联系较少,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才能了解到他们最新的信息。他们每个人的进步,比我自己拿了大奖都得意。”刘德义说,一年中只有这个时刻,才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刘德义是东北庄著名杂技艺人刘来祥的孙子,也是刘家班第六代传人。他4岁开始练习杂技,8岁参加演出,从1988年在濮阳县杂技团工作时就开始授徒,至今教过的学生近千人,遍布国内外杂技团体。2012年,在外奔波闯荡了大半辈子的刘德义回到村里,开始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教孩子练杂技。多数来学艺的孩子家境都不太好,他们每月只需交基本的伙食费就可以了,刘德义不收一分钱的学费。每天,他手把手教孩子们练功,妻子则给孩子们做饭、洗衣,夫妻俩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2016年,因为场地原因,刘德义的家庭杂技班停办了,他被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聘为杂技教练,教聋哑孩子学杂技。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多教一些学生,不为挣钱,就为能把刘家班的杂技绝活传下去。”刘德义说,在过去的这一年,附近村庄的很多孩子家长找到他,希望他继续在自家小院里办班授徒。他打算今年元宵节过后,和二女儿一起,再招收15个想学杂技的孩子,手把手教他们。

记者正要离开的时候,刘德义又一个徒弟刘利军前来看望师父。36岁的刘利军目前在周口市项城杂技团任教练,不仅早已娶妻生子,而且还把家里的旧房子翻盖成了楼房。刘利军说:“以前我家很穷,是师父教会了我一技之长才改变了命运。每年回家过年我都会过来看望师父,师父的恩情永远都不能忘。”(记者 贺德敬)

0-11s.jpg

 春节期间,我市各大公园、广场年味十足,扭秧歌、唱大戏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图为2月19日,人们在龙城广场扭秧歌。僧少琴摄

0-12s.jpg

2月14日,濮阳县明清商业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人们忙着选购年货。吴玉忠摄

滩区群众盼搬迁

台前县马楼镇尚岭村是一个依黄河而居的滩区村。全村3000余人,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面对稀缺的土地资源,一些村民只能把庭院建在河堤坝头边,出门就能看见浑浊的黄河水。

“夏天还好,可到了冬天,河边的风比刀子还厉害,有时候吹得人都睁不开眼,连做梦都想搬出这片黄河滩。”虽说故土难离,可今年春节期间,在外务工回村过年的李金超却一直想着搬迁的事儿。

在尚岭村,想着搬迁的,又何止李金超一人。今年春节期间,在尚岭村的大街小巷,只要有人聚堆的地方,都会说一说搬迁这个话题。

“这还不是得益于国家的惠民政策,让我们有盼头、有干头!”2月21日,和邻居聚在一起聊天的李金超,对于搬迁这件事称赞有加。

原来,去年8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迁建工作从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全面展开阶段。根据规划,2017年至2019年我省将搬迁安置黄河滩区居民24.32万人。

“俺村就在这个规划里面,当时镇上的干部来村里说这个事儿的时候,不少人还不相信呢。”说起搬迁这个事儿,村民王晓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最近这几年,王晓振依托台前县已经成熟的汽车配件产业,一直在浙江做汽车配件生意,有了不少的积蓄。去年春节的时候,他曾和家人商议,准备在县城买房。

“现在好了,不用自己再另外买房了,党和政府就把这件事儿提前给咱办了,这个年过得‘肥’着呢!”王晓振如是说。

相对于有汽车配件生意做支撑的王晓振,一直在外务工的李金超则想着搬迁之后如何利用安置地的区位优势进行创业。经过多方考察,李金超决定把电子商务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

近年来,地处黄河滩区的台前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依托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重大优势,立足羽绒及服装制品加工、汽车配件等特色产业,相继引进云书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等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并通过举办电商培训班、成立台前县电商创业联盟等方式,为电商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们报名的安置地就在县里的电商孵化楼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啊。节后一上班,我就准备报个电商培训班,先把自个儿的头脑武装起来,然后自个创业当老板。”对于搬迁后的生活,李金超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划。(记者 王金勇)

0-9s.jpg

春节期间,中原绿色庄园如梦如幻的大型灯光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图为2月20日,市民徜徉在美丽的灯光中。僧少琴摄

0-10s.jpg

红火广场舞  舞动庆新春

“原先都在俺院子里跳,我跟着视频学一个,就教给大家一个。时间一长,想跳舞的群众越来越多,我白天教小朋友跳,晚上教大人跳。”2月21日,在濮阳县八公桥镇杜家楼村广场上,该村幼儿园老师李素金一边指导村民做动作,一边向记者介绍。

前几年,李素金看到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老人带,于是投资10万余元在村里开办了一所幼儿园。李素金在管理幼儿园的同时,坚持带领大家学广场舞。“你看这场面不小吧,每天来跳舞的都有五六十人。”李素金兴奋地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贾善功告诉记者,杜家楼村有1000余人。每年春节前夕,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这时候他们手中既有钱又得空,吃喝、赌博不断,甚至打架斗殴的现象也有。但自从该村修建了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很多村民在李素金的带领下跳起了广场舞,吃喝、赌博的现象逐渐不见了。据了解,八公桥镇有良好的民俗表演基础,不仅有传统的扭秧歌、踩高跷、舞狮表演,还有时尚的广场舞、街舞等,现在该镇已经组建各类文娱队伍40余支。

“春节期间,我们要参加镇里举行的文艺节目会演,力争取得一等奖。”贾善功站在广场边上满怀信心地说。(记者 穆丽静)

0-12s.jpg

脱贫村迎来幸福年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五,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中。

台前县夹河乡田湾村党支部书记田思现已经开始工作了,他到部分村民家中走访,了解他们过去一年的打工、生活等情况。

“去年打工挣了些钱,添置了家具、家电,年货也比以前舍得买了。”说起眼前的生活,该村村民姜雪玲脸上写满了幸福。

闫代国、姜雪玲夫妇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些年,他们由于养鸡赔了本,欠下30余万元的外债,再加上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导致一家人生活困难,曾一度失去生活信心。后来,当地政府为他们申请了贫困补贴,闫代国、姜雪玲夫妇也开始外出打工。如今,他们一年收入达到6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村民姜月东之前一直靠种地维持生计。前些年,姜月东的丈夫患了糖尿病,姜月东为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介绍姜月东到村里的扶贫就业基地上班。“我原先只知道种地,也没别的收入。现在我到基地打工,一个月能赚3000多块钱,生活可以说吃穿不愁了。”姜月东高兴地说。如今,姜月东靠在扶贫就业基地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她丈夫的身体也恢复得越来越好,一家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姜雪玲、姜月东家庭是田湾村脱贫户的一个缩影。目前,田湾村43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由于政策扶持到位,村民靠养殖、种植、外出打工等方式挣钱。同时,该村建立了扶贫就业基地,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对田思现来说,整村脱贫只是个开始。2018年,他心里还盘算着两件事:建设一所高标准幼儿园,让孩子上学不出村;扩大就业扶贫基地规模,让村民挣钱不出门。

正午时分,随着田湾村家家户户饭菜的香味儿飘出屋外,昔日的贫困生活也悄然远去,村民们迎来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李萌)

0-13s.jpg

2月14日,武警濮阳支队执勤二大队南乐中队的官兵在做好节日战备的同时,也不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图为战士们在贴窗花。高崟人李殿光摄

微信里的“陪伴”年

陪伴亲人,陪伴孩子,陪伴朋友……春节期间,“陪伴”成为微信朋友圈的主旋律。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小视频,共同构成了微信朋友圈里的“陪伴”主题年。

2月17日,武贺、武军鹏、武骁康等堂兄弟在朋友圈晒出了同一张合影。今年春节前夕,在上海、郑州等地工作的武姓堂兄弟按照惯例,赶回安阳滑县老家过年。看到家中一天天苍老、为家庭默默付出的父母,几个堂兄弟心里不是滋味。想到父母一辈子在家务农、没出过几次远门,他们一合计,决定带上父母、姐妹、孩子,集体到临近的濮阳游玩一番,于是就有了那一张相同的合影。照片上,武姓堂兄弟和他们的父母、姐妹、孩子,漫步在濮上生态园区的小道上。尽管没有名山大川,但照片里的他们却笑得很甜。

这个春节假期,一部热映动漫电影《熊出没·变形记》唤醒了众多平日忙于工作、许久没有陪伴孩子的父母。为及时进行补救,父母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濮阳分公司的尚女士带着孩子,飞赴广州长隆度假区,与野生动物进行亲密接触;中原油田采油五厂的李女士一家,坐着火车进关东,到雪乡感受北国风光;市实验幼儿园的杨女士一家,自驾游海南,玩得不亦乐乎……因故未能外出远游的父母,也拿出了大把时间陪伴孩子。市城区各公园、景区、影院、游乐场,随处可见其乐融融的三口或四口之家。

“叮叮叮……”2月19日晚,市第二实验小学1991级四班的微信群里热闹非凡。春节假期前,在群主张政和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市第二实验小学1991级四班55个昔日的小伙伴终于齐聚微信群,商定2月19日晚为班级聚会时间点。“张群,你可比以前更胖了!”“嘿嘿,你可还是老样子啊。”“你是边建士?真有点儿不敢认你了。”……当日18时许,市第二实验小学1991级四班的老同学陆续赶到,围坐在桌前热情地攀谈起来。老同学见面一边品尝美味菜肴,一边回忆儿时趣事、诉说重逢之喜,气氛十分热烈。“你们别光顾着吃饭、聊天,多发几张照片几个视频上来!”“哈哈,就是不发,下次你们一定要来。”这样的对话,更是逗得郭正阳等有事未能参加聚会的老同学心里痒痒。23时许,聚会在依依不舍中结束,大家临别相约:明年再见!(记者 冯向忠)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