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下午,42岁的李凤鸣带着在江苏无锡务工的5位贫困农民,从郑州新郑机场下飞机后回到老家濮阳县。
这次飞行之旅受到县里的极大关注,濮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组织了几十位劳务中介,在会议室欢迎他们的到来。
不顾一路劳顿,李凤鸣兴奋地和大家聊起了回家的路线图:4日凌晨3时起床,3:30从无锡坐车到上海虹桥机场,7:35飞机起飞,9:50到达郑州新郑机场……
李凤鸣说,这次请几位优秀员工坐飞机回家不是突发奇想,几年前就有这个想法。因为自己也是农村贫困家庭出身,感同身受,能做多少做多少,只是尽自己的一点心意。
李凤鸣创业之路始于2003年。当时,李凤鸣从老家濮阳县习城乡南游村来到苏州吴江,开始了外出打工生涯。在打工过程中,头脑灵活的他渐渐发现了商机:南方有许多工厂需要工人,而老家濮阳县农村有许多贫困劳动力闲置,没有致富门路。于是,他就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劳务输出的公司,开始从家乡招募闲散劳动力送到苏州有关厂家。后来,他发现无锡有家以做汤圆、水饺、杂粮包等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锡华顺食品有限公司,便进行了接洽,并以此为基地成规模向这里输送家乡的贫困农村劳动力。几年来,这家食品企业700多名员工中,仅李凤鸣从老家农村介绍过来的就占一多半。
王昭田是2017年3月由李凤鸣从濮阳县徐镇王定村带到这里的,从事拌馅儿、和面、切菜等工作。来之前,他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工资每月拿到5300元。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的伙食大都是三菜一汤,两荤一素。寝室有电视和空调,生活住宿都很好!凤鸣平时还很关照我们,这次他请我们坐飞机,想都没想到啊!”
连素民和李凤鸣是同村,家里三个孩子,老公常年有病,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2017年5月,她随李凤鸣来到这里做包装工,工资每月5200元,最高一个月拿到了5998元。说起这次回来,她像中奖似地说:“俺以前从没出过远门,只在电视上见过飞机,这一出去还真是好呢!”
对此,濮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希乾不住地点赞:“李凤鸣年龄不大但很有思路,他的特点是服务做得好,每逢重要节日和大家的生日,他都要自费召集在当地务工歇班的老乡一起热闹热闹,给大家营造一个‘家’的感觉。目前,濮阳县有3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许多贫困人口就是靠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的。在这方面,李凤鸣带了个好头!”(记者 郑迎军 通讯员 管庆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