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网络媒体“走转改” > 暖暖新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返乡青年盛赞南乐巨变——
“厉害了,我的家乡!”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03 06:04:21   

民俗乡景最是家乡美,红火日子洋溢幸福味。今年春节期间,南乐县谷金楼乡平邑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罗宗海随手拍摄的一组“特色小巷”的美照刷爆了朋友圈,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转发。

祥瑞巷、若水巷、信义巷等一个个精品特色小巷保留传承着古村文脉,凝聚传递着浓浓的田园乡情、家乡风情。一张张照片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迁,正如罗宗海所说,“如今的南乐,让外出的游子有了不吐不快的自豪感!厉害了,我的家乡!厉害了,我的南乐!”

功能完善“规划美”,宜居宜游景更美

说起家乡的变化,罗宗海有些激动:“我在外面打工1年了,一回家,真的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我的家乡竟然也能这么美!”

罗宗海说,一下高速路口,首先映入眼帘就是大气美观的党建示范牌,通往县城的路更加宽了,道路绿化景观带更加美了。县城街道两旁都挂着大红灯笼,到处喜气洋洋,年味十足。而他最大的感触是:“咱南乐既注重经济建设,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比如招商引资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同时努力把南乐打造成服务高地、发展福地,坚决拒绝高污染企业。我觉得这样的选择非常明智,因为环境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县城越来越漂亮,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家乡的巨大变化让罗宗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建议,把南乐美景制作成明信片,让出门在外的南乐人把家乡带在身边,带到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南乐、喜欢南乐。

村容整洁“环境美”,浓情乡愁村更美

外出务工3年刚回家的郭路坤说起家乡郭庄村的变化,更是滔滔不绝:“村里所有胡同的路面都铺平了、墙面都粉刷白了,村民居住环境也改善好了,串串灯笼挂在大街小巷,满眼都是‘中国红’,村里还开办了灯笼制作培训班,大力培育发展灯笼产业,实现了灯笼产销一体化。可以说,灯笼既美了我们村,还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门路,村民们现在的日子跟灯笼一样红红火火,要不都说我们村是‘灯笼之乡’呢。”

“以前村里又脏又乱,柴草和垃圾堆在路边;现在好了,旮旮旯旯都干干净净的。”到县城给亲戚拜年后回家的王建军如是说。

“县里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真是好,村里村外见个垃圾都难!”此次回家,看到自己村的变化,王建军十分赞叹:村里的水泥路平平坦坦、干净整洁,通到了各家各户,更加方便快捷,这是第一个赞;织布机、文化墙、玉米垛、红辣椒、泥巴雕塑、写满“乡情”的农耕用具……传统民俗器具沿街而立,乡韵十足,年味浓郁,有品位有档次,此处不得不赞;家门口还为贫困群众建起了扶贫就业基地……企业集聚且待遇还不错,这是给老百姓最大的实惠,我们的幸福感节节攀升,这个赞更是当之无愧。

乡风文明“和谐美”,村净风清人更美

“家乡不光美了,南乐人的心灵、思想、民风也美了,我在外面打工经常听到别人说南乐人厚道。”王建军说,“人美了,乡风民风也美了。以前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全村人都得跟着忙活,吹吹唱唱好几天,上百桌酒席,花钱好几万。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一切都按照县里定的标准和程序来,哪家也不准出格。”

“现在村里再也看不到大操大办喜宴的现象了。”郭路坤高兴地说,“新的村规民约张榜上墙,县里还经常开展‘道德模范’‘南乐十大好人’‘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做一名厚道的南乐人’等评选活动,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外奔波了数年,去哪儿都比不上家乡美。”说到未来的打算,郭路坤决定留在家乡,“这里有我们最深的牵挂,有发展的期盼,新的一年我们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愿为家乡的明天尽一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