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这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华龙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深化农村改革各项部署要求,秉持“让群众口袋鼓起来”的发展理念,以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为有力抓手,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促进产业转型,盘活农村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2015年9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华龙区悄然启幕。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华龙区选取了胜利办马呼村、黄河办谢庄村、人民办波头集村3个试点村进行股改,探索推行“十五步工作法”,总结出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2016年6月,华龙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同年12月,该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2017年6月,该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2017年12月29日,华龙区为全区59个行政村发放了农村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成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中第一个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县(区)。
春风得意马蹄疾
改革发展如百舸争流。发展进入新常态,谁在改革上认识得早、措施得力,谁就能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华龙区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区直17个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办)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改革村成立了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形成了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该区先后15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先后11次组织有关人员到股权改革全国试点县(区)浙江省德清县、天津市滨海新区、成都市温江区、漯河市源汇区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华龙区研究制订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印制了《股份合作制改革问题解答》《资料汇编和操作手册》等,规范指导全区股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政策宣传、资产清查、人员排查等专业小组,到股改一线全天候指导推进。
为了把为什么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等问题讲明白、说透彻,打消群众顾虑,赢得群众参与,华龙区将有关改革政策文件、工作流程编印成册,发放到干部群众手中。同时,该区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报告3场,组织农村改革宣讲团下乡宣讲50余次。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华龙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该区基层群众25275户108507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事关改革的成败。华龙区抓住了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实现了整体突破。
核查清资产,切实做到全面不遗漏、清晰不含糊。核查清楚资产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华龙区从有利于管理和社会稳定出发,坚持“程序规范、过程公开、专业清查、群众参与、账内清查、账外核实”的基本原则,出台《华龙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编制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查“一册十五表”,实事求是地对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对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核查和登记。
界定清成员,切实做到引导不主导、放手不放任。把成员边界搞清楚,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最为复杂的一项工作。华龙区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上,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出台《华龙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抓大放小、单刀直入。比如:马呼村将1998年第二次耕地延包时分有土地的村民确定为原始股东;谢庄村以改制基准日实际在册的人口情况登记为基础,以人员排查摸底数据为依据,对股权享受对象进行了界定;多数村由人口排查小组逐户进行排查,填写人口调查摸底表,经户主签字确认后,再张榜公示。
设置清股权,切实做到遵从不盲从、静态不变动。对于股权设置,华龙区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基本原则,要求各改革村遵从,但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盲从。该区对股权管理实行不随人口增减变动而调整的静态方式。集体资产的股权主要有成员股和集体股两种,股权设置原则上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设置成员股为主,其他股权是否设置,由村(居)依据实际情况民主讨论决定。华龙区尊重多数村民选择,只设立成员股,不保留集体股,改革不留尾巴,避免了今后围绕集体资产这块蛋糕产生新的矛盾。改革村对今后新增人口,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进行股权调整,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确保了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股改工作中,华龙区切实做到股改过程和结果公开,严格“四议两公开”程序和“七榜公示”制度,使股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公平公正,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通过改革,华龙区实现了“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目标,界定股东25029户106336人,量化资产31676.96万元。该区建成全市第一家土地权属电子数据库、华龙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开发了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全区覆盖率达100%,农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交易信息。通过一系列措施,该区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了沉睡的农村资产,激活了一池春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出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模式。新模式实行“三管、二审、一监控”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其中:“三管”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受村(居)委托,管资金、管资产、管资源;“二审”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由村审议、乡审计;“一监控”是该区网络平台监控。据了解,该区统一监管农村集体资金1.115亿元、集体资产1.605亿元、集体资源1006.5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出了集体经济的新活力。随着华龙区农村集体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大庆办赵村集体投资7000万元建起了濮阳市东建材市场,集体经济规模达到3.4亿元,村年分红300余万元。孟轲乡魏寨村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把村民安置到东湖湾小区,集体购买商业门市房4000平方米,盘活集体资产7000余万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出了农业农村的新面貌。大庆办申庄村、辛庙村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造宁安农业园区,成为市民休闲采摘的好去处;胜利办马呼屯村与豫龙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设豫龙农庄,发展观光农业;岳村镇东北庄村、东田村依托中国杂技之乡的文化优势,大力开展旅游特色村建设,举办油菜花节、向日葵节、杂技旅游季等活动,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乡村振兴战略绘新景,产权制度改革勇当先。选择改革,只能奋勇向前。党的十九大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华龙区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乘十九大东风,攻坚克难,破浪前行。(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宗永刚 潘晓兰 张艳新)
新闻热点